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地锦草
编号:222082
地锦草Dijincao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商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和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其中以地锦草为主。

    

[历史]



    地锦草始载于宋《嘉祐本草》掌禹锡云:"生近道田野,出滁州者尤良,茎细弱蔓延于地,茎赤,叶青紫色,夏中茂盛,六月开红花,结细实,取苗子用之。"《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有类似上述的记载。《本草纲目》将地锦列入草部,李时珍曰:"赤茎布地,故曰地锦。专治血病故俗称为血竭,血见愁。"又说:"田野寺院及阶砌间皆有之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茎,黄花,黑实,状如蒺藜之朵,断茎有汁。"结合《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的附图来看,可以认为历代本草所记载的地锦草与现在所用的中药地锦草基本一致。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
, http://www.100md.com
    

[原植物]



    1.地锦草 别名:血见愁(华北、东北、西北)、红茎草(江苏、浙江)、铺地锦、奶汁草(福建)。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大戟科Euphorbiace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一年生葡萄小草本,近基部分枝,茎纤细,长约20cm,呈叉状分枝,初带红色,秋季变为紫红色,无毛或疏生短细毛。全草含白色乳汁。叶通常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10mm,宽3~6mm,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有不甚明显的细锯齿,绿色或带红紫色,两面无毛或疏生短毛。7~8月开小花,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或绿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横长圆形,具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无毛,秋季成熟;种子卵形,黑褐色或黑灰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宽约0.7mm。

    生于原野荒地、路旁、田间。

    分布几遍全国各地。

    2.斑地锦 别名:血筋草(华东地区)。
, http://www.100md.com
    Euphorbia supina Rafin--大戟科Euphorbiaceae

    极似地锦草,但斑地锦茎密被白色细柔毛,叶上面中央有长线状紫红色斑。叶和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种子灰红色。

    生于原野荒地、路旁、田间。

    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

    

[采制]



    夏秋季采收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及产销]



    1. 地锦草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除广东广西外全国各地均产。销全国各地。
, http://www.100md.com
    2. 斑地锦Herba Euphorbiae supinae主产华东地区。销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地。

    

[化学成份]



    地锦草全草含黄酮类、没食子酸(Gallic acid),叶含鞣质12.89%,又分离出没食子酸甲酯及槲皮素(Quercetin),近又报导地锦草含槲皮素甙类和山柰素甙类,甙元分别为槲皮素和山柰素。鞣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焦性没食子酸类46%和焦性儿茶酚(Pyrocatechol)39.4%。另有报导含生物碱及挥发油。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1. 地锦草:为干燥皱缩的全草,根细小,浅棕色或黄白色。茎纤细,呈叉状分枝,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光滑无毛,偶见疏生的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叶柄短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10mm,宽3~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极小的锯齿。小形杯状聚伞花序腋生。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黑褐色或黑灰色。被白色蜡粉。全草无臭,味微辛,微涩。

    以全草干燥色鲜,叶色绿,茎色绿褐或带紫红色,具花果者为佳。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2. 斑地锦:与地锦草相似,区别点为地锦叶上面中央有长线状红紫色斑,茎被白色细柔毛,叶和蒴果均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显微鉴别

    1.地锦草茎(直径1mm)横切面:呈长圆形有四个棱角,其中两个更明显。表皮细胞1层,棱处有厚角组织;皮层部散有多数乳汁管,直径约7~15μm。中柱鞘纤维呈断续的环状排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环不明显。木质部较宽,导管呈放射状排列。髓部较大,中央呈空洞。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地锦草茎横切面简图(×67)

    地锦草叶的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起,下皮表皮细胞更明显,呈乳头状。栅栏组织为一列柱状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叶脉维管束细小,有明显的维管束鞘。

    地锦草叶横切面详图(×177)

    地锦草叶的表面观:非腺毛一般4~8个细胞组成,长约400~900μm,表面不光滑,有较密而细小的突起。气孔不等式,下表皮垂周壁波状弯曲。

    地锦草叶表面观(×177)
, 百拇医药
    1. 非腺毛 2.上表皮 3.下表皮

    地锦草粉末:粉末绿褐色,其主要显微特征:叶脉周围细胞正面观,细胞类长圆形,整齐紧密地排列在叶脉两侧;细脉末端周围细胞放射状排列成圆形。叶脉周围细胞横断面观,可见叶脉维管束周围有5~8个细胞呈放射状排列成圆形的维管束鞘。种皮细胞多成片存在,黄棕色,其正面观细胞呈多角形,直径约13.6μm,壁极厚,胞腔小。分枝状无节乳汁管,内含颗粒状物质,茎中乳汁管较粗,直径约16μm,叶中乳汁管较细,直径6~9μm。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地锦草粉末显微特征图(×177)

    1. 维管束鞘正面观 2.维管束鞘横切面观 3.种皮细胞正面观 4.叶肉中乳汁管 5.茎中乳汁管

    2.斑地锦茎(直径1mm)横切面:与地锦草茎的区别是横切面呈长圆形,无棱角;表皮上非腺毛众多。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斑地锦茎横切面简图(×67)

    斑地锦粉末:与地锦草粉末显微特征的区别是非腺毛数多,非腺毛壁上的细小突起更明显;乳质管内含颗粒状及板片状物质,叶中乳汁管较易观察。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2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用石油醚抽提3次,将甲醇提取液浓缩至4ml,供以下实验用。

    1. 将提取液滴在滤纸片上,滴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斑点加深为深黄色。取提取液2ml加入数滴浓盐酸及少量镁粉,溶液呈红色。(检查黄酮类)

    2. 将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再滴加0.1%溴酚蓝溶液,立即在蓝色的背景上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
, http://www.100md.com
    3. 取本品粗粉2g,加20ml水,在60℃水浴上加热1小时,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⑴取滤液1ml,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溶液呈蓝黑色。⑵取滤液2ml,加入氯化钠明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检查鞣质)

    4.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粗粉各5g,分别加入50ml甲醇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用石油醚提3次,浓缩甲醇液至成5ml供点样用。吸附剂:聚酰胺-6薄膜(上海试剂四厂)。展开剂:丙酮-无水乙醇-水-甲酸(2:1:1.5:0.5)。展距6.3cm。显色剂: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后,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斑点显亮黄色。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地锦草薄层层析图谱

    S:a、槲皮素 b、芦丁 1.斑地锦 2.地锦草

    

[性味及功效]



    味辛,性平。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通乳。用于痢疾肠炎,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跌打肿痛,湿热黄疸,乳汁不下。用量9~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抗菌作用:地锦煎剂、地锦乙醇提取液、地锦素(黄酮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地锦素的抗菌谱广,且抗菌力强,但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实验治疗无明显疗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菌痢,单纯性腹泻。

    2. 止血作用:地锦草全草干粉末撒于狗骨动脉切开处,止血效果明显,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出血,支气管出血及胃出血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