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皮类 > 浙桐皮
编号:222241
川桐皮 Chuantogp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商品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

    

[历史]



    刺楸在汪连仕的《采药书》中称作鸟不宿、鸟不踏、刺根白皮。《本草纲目拾遗》谓:"鸟不宿,梗赤长,长三、四尺,本有刺,开黄花成穗"。 《四川中药志》称"丁桐皮"、"钉皮"。树皮在部分地区习作海桐皮用。

    

[原植物]



    刺楸 别名:野海桐、刺桐、鸟不宿、茨楸

    Kalopanax septemlobus ( Thunb.) Koidz. (Acer septemlobum Thunb.)--五加科Araliace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落叶乔木,高10~15m,枝干有粗大硬刺。单叶在长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叶片直径7~20cm,或更大,掌状5~7裂,裂片三角状卵圆形至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或长尖,边缘有细锯齿,无毛或下面基部脉腋有簇毛,叶柄长30~60cm。伞形花序聚生为顶生锥花序,长15~25cm;花白色或淡黄绿色,花萼5齿;花瓣5;雄蕊5,花丝长于花瓣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柱2,合生成柱状,顶端分离。果球形,成熟时蓝黑色,直径约5mm。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谷、溪旁、林缘或疏林中。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

    

[采制]



    全年可采,多在初夏。剥取树皮,洗净,晒干。

    

[药材及产销]


, 百拇医药
    川桐皮CortexKalopanacis 产于四川、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本品在四川、江苏、浙江等地作海桐皮使用。

    

[化学成份]



    根含刺楸皂甙A、B (kalopanaxsaponinA、B)。皂甙A水解生成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阿拉伯糖及鼠李糖;皂甙B水解生成常春藤皂甙元、1分子阿拉伯糖、2分子鼠李糖及葡萄糖。据作者预试验表明树皮中亦含有皂甙;根中还含有多糖,水解后得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水溶性多糖有葡聚糖和果胶质。树皮及叶含有鞣质10%~30%,树皮及心材含多炔化合物。据报道本品尚含黄酮甙、香豆精甙、少量生物碱、挥发油、树脂、淀粉。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树皮呈片状或微卷曲的不规则块片,厚0.2~1cm。外表面黑褐色,较薄者为灰棕色,粗糙,多呈不规则鳞片状裂纹,并有棕褐色菱形皮孔;钉刺分布较密,呈扁圆锥形,纵向着生,高约1cm,顶端锐尖,基部直径0.5~2.5cm,较大钉刺上可见环纹。内表面黄棕色,有斜网状细条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层片块。
, 百拇医药
    以皮薄、带钉刺、气香者为佳。显微鉴别

    树皮(厚度0.3cm)的横切面:木栓组织由数至十数裂细胞组成,细胞类长方形,壁略增厚,木化;钉刺部位基部为径向延长的木化细胞,边缘及尖部为纤维。皮层较窄,有石细胞散在,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长方形或长圆形,有的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或方晶,有的簇晶与方晶合生,方晶中菱形、类方形或类多角形,直径16~81μm,簇晶直径11~168μm。韧皮部纤维组成4~8条切向延长的长方形束,每束由数个至十数个及至数十个纤维组成;筛管颓废;韧皮薄壁组织亦含众多的草酸钙结晶,射线宽1~3个细胞。较老的树皮外侧为落皮层,落皮层由数层至十数层木栓细胞环带组成;皮层与较薄树皮类同;韧皮部较宽,纤维束环带可达十数列。粉末:灰棕色,气微,味微涩。草酸钙簇晶极多,直径12~120μm,以50μm以上的为多见,有的棱角宽大或带方形,也有簇晶与方晶合生。草酸钙方晶大小不一,直径16~85μm。韧皮纤维较多,成束或单个散在,甚长,平直或稍弯曲,末端钝圆,直径16~40μm,壁甚厚,木化,孔沟明显,胞腔狭细。钉刺中纤维大多成束,淡黄色或黄棕色,呈长棱形,末端斜尖或钝圆,直径18~30μm,壁厚,木化,斜纹孔稀少,孔沟一般不明显。石细胞呈类长圆形、类长方形或纺缍形,直径34~52μm。分泌道多破碎,分泌细胞含有细小油滴。木栓细胞无色或淡棕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薄或稍厚,有的可见纹孔。
, 百拇医药
    川桐皮横切面简图(×9)


    [点击上图放大]


    川桐皮横切面详图(×210)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川桐皮粉末显微特征图(×280)

    1. 草酸钙簇晶 2.草酸钙方晶 3.韧皮纤维 4.钉刺中纤维 5.石细胞 6.分泌道 7.木栓细胞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于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过,取上清液,置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检查皂甙)

    2.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l热浸,浸出液滤过,水浴上蒸干,加浓硫酸-乙酸酐试液2滴,颜色由黄变至红、紫色,后为蓝色。(检查皂甙)

    

[性味及功效]



    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杀虫的功能。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外治皮肤湿疹、疥癣。用量9~15g,外用适量。

    

[附注]



    1. 刺楸树根亦作药用,有凉血,散瘀,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肠风痔血、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2. 刺楸的树枝亦入药,有通风,行血的功能,治风湿痹痛、胃疼。,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皮类 > 川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