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花类 > 菊花
编号:222283
白花蛇 Baihuashe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据"本草纲目"载,此即指蕲蛇。今市售白花蛇有大小两种:大者为蕲蛇,即五步蛇;小者为金钱白花蛇,即银环蛇的幼体。古今本草均未见收载。

    

[原动物]



    1.白花蛇 别名:蕲蛇、白蛇、百步蛇、棋盘蛇、褰鼻蛇

    Agkistrodoa acutus Guenthe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腹科Crotalid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陆栖卵生爬行动物。体长可达1.5米。头大扁平,呈三角形。吻鳞和鼻间鳞向上前方突出。吻鳞之长为宽的2倍。前额鳞大,略呈五角形。额鳞小,宽约为眼上鳞的二分之一。颅顶鳞比眼上鳞大。鼻孔大,开口于两鼻鳞之间,后鼻鳞向内凹入呈弧形。眼前鳞2片,眼后鳞1片,呈半月形,自眼后鳞下方斜伸到眼前方与窝下鳞相接。眼前窝有眼前下鳞,第二上唇鳞和窝下鳞围成。前颞鳞2片,后颞鳞4或5片。下唇鳞11片,前3片与前颏鳞相接。后颏鳞甚小,不易区别。与第一腹鳞间有小鳞5或6对。体鳞有显著起棱。成23~21~17行。腹鳞157~171片。肛鳞1片。尾下鳞40~60对,其前端的1~10片常为整片。

    背面灰褐色,两侧有∧形大斑纹,在体部有18个,尾部6个,斑纹呈暗褐色,边缘浓褐色,其顶点到达背中线,因此左右两斑纹往往相连,斑纹的下部达腹鳞。头顶暗黑色,头侧黄色、上唇下缘有灰褐色不规则小斑点,吻端尤多。自前眼鳞至口角有一大形黑褐色斑。腹面黄白色。两侧有直径约2鳞左右的黑色圆斑。
, 百拇医药
    多生活在高山森林中,但较低的山区亦有。常将身体盘着,故俗称"棋盘蛇"。行动缓慢。吞食小的哺乳动物、鸟类,也可吃其他的蛇类。如不受惊扰,则不咬人;其唾腺中具有剧烈的出血性毒。被咬者有生命危险,须急速治疗。

    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2.银环蛇 别名:手巾蛇、金钱白花蛇、百节蛇、白菊花、银极应、寸白蛇、多条金甲带、断肌甲

    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眼镜蛇科Elapid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陆栖卵生爬行动物。体长。头部稍大于颈部,眼小。吻鳞的宽远大于高。鼻间鳞的宽约为其长的一倍半。前额鳞大,宽大于长,长为鼻间鳞长的2倍。额鳞之长仅稍大于宽。眼上鳞的长约和前额鳞的长相等。颅顶鳞的长约为额鳞与前额鳞之和。鼻鳞2片。鼻孔椭圆形,开口于两鼻鳞之间。眼前鳞大,1片,与第2、第3两片上唇鳞相接。无颊鳞。眼后鳞2片,前额鳞1片或2片;后颚鳞2片。上唇鳞7片。第3、4两片入眼。下唇鳞7片,第4片与前颏鳞相接。前颏鳞比后颏鳞大;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隔着3~5个小鳞。体鳞光滑,全身概为15行(但颈部有16、18或19行者)。背中央的一行鳞片特别大,呈六角形。腹鳞200~218片,肛鳞1片。尾下鳞单行,40~51片。尾细长而尖。

    体黑色,每隔3或3鳞半有宽约一鳞左右的白色横斑,体部35~45个,尾部9~16个。第一黑斑从头部向颈部延伸至第13腹鳞的背上部。黑斑向下延及腹鳞外缘。腹面白色而略有灰黑色的小斑点。有时尾下部的黑环左右相连成全环。
, 百拇医药
    生活于平原及山脚多水处,常见于住宅附近,动物迟缓,夜间活动,喜捕食鼠类、蛙类、鱼类及其他蛇类。卵生。此蛇不受惊扰不致咬人,其唾腺中具剧烈的神经性毒,咬伤后死亡率高,须争速救治。

    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以上二种原动物检索表:

    1.颚骨水平,不能竖起,无毒牙或毒牙较短,无颊窝;体背灰褐色,两侧有∧形大斑纹,在体部有18个,...尾部6个…………………………………………………………………………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1.颚骨较短,能垂直竖起,有管状长毒牙,有颊窝,体黑色,无∧形大斑纹,而每隔3或3鳞半有宽约一...鳞左右的白色横斑,体部35~45个,尾部9~12个………………………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ctus
, 百拇医药
    

[采制]



    1. 蕲蛇:于4~8月间捕捉,以6月较多。将蕲蛇捕捉后,加工分"鲞"与"棍"两种,前者系将蛇腹剖开后取出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撑开,以炭火烘干;后者系将蛇剖开腹部,取出内脏,原条盘成圆整形,不用竹片撑开,以炭火烘干。

    2. 金钱白花蛇:于4~8月间捕捉,看见蛇后在其身上撒泥沙,蛇即不动,捕捉后,剖开腹部,取出内脏,搽净血迹,盘绕成圆形,头在中央,用竹片撑开,以炭火烘干。

    [炮制]

    1. 炙白花蛇:剁去头尾,用温水刷净杂质,闷约一小时,剪段晾干,用黄酒拌后(每100斤用黄酒20斤),置锅内微炒,取出晾干即得。

    2. 炙白花蛇肉:将净白花蛇用黄酒浸透(每100斤用酒50斤),连盆放入笼屉内蒸约1小时,俟骨肉分离,剥去皮骨,剪段,晒干即得。
, http://www.100md.com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五步蛇(蕲蛇)或幼小银环蛇(金钱白花蛇)除去内脏后的干燥全体。

    [名称]

    1.蕲蛇 Agkistrodon 别名:大白花蛇。

    2.金钱白花蛇 Bungarus parvus 别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

    [产地及销售习惯]

    1. 蕲蛇:主产于江西玉山、广丰、贵溪、上饶,浙江龙泉、遂昌、衢县、开化,福建浦城、崇安、松溪等地,以江西、浙江产量最大,销全国并出口。现在江西贵溪祁盘山药材培植场已开始饲养。
, http://www.100md.com
    2. 金钱白花蛇:主产于广西百色、龙津、田东等地,产量甚少,主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化学成份]



    干蛇主含蛋白质及脂肪。据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8年分析北京市售品,含皂甙0.55%。

    五步蛇头部毒腺中含有多量的出血性毒,少量的神经性毒,微量的溶血成分及促进血液凝固成分,其主要的毒性成分为强烈的出血性毒。被咬伤中毒后,内脏广泛出血,极为危险。

    银环蛇头部毒腺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并含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不含出血性毒。被咬伤中毒后,常麻痹而死。

    

[药材鉴别]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1.蕲蛇:呈圆盘形,盘径18~25厘米,蛇头盘在中央,通体具鳞片,并有光泽。背部红棕色,有24个浅色的菱方形斑纹(俗称"方胜纹");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内表面黄白色,脊椎骨突起,两侧具多数明显的肋骨。气微腥。
, http://www.100md.com
    以身干、个大、头尾齐全、外鳞明显、内色洁白者为佳。


    [点击上图放大]
2.金钱白花蛇:形状与上种大致相似,但较细小,亦盘成圆形,盘径约3.5厘米。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腹部灰黄色,已剖开。内表面黄白色。气微腥。(照片下)

    以身干、头尾齐全、有白花粗纹、盘径3厘米左右者为佳。
, 百拇医药
    以上二种药材的检索表:

    1. 体形长大,圆盘直径18~25厘米,背部有24个浅色菱方形斑纹……………………………………蕲蛇

    1.体形细小,圆盘直径约3.5厘米,背部有多数白色环纹………………………………………金钱白花蛇

    

[效用]



    [性味] 甘咸温,有毒。

    [功用] 祛风湿,治瘫痪,镇痉,攻毒。

    [主治] 风湿关节痛、四肢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疥瘌梅毒恶疮、破伤风等症。

    [用量] 3.2g~10g。

, http://www.100md.com     [禁忌] 血虚以及风热者不宜。

    

[附注]



    [点击上图放大]
此外尚有广东白花蛇,产于广东潮州、汕头等地,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形状与金钱白花蛇相似,但较长大,加工成圆盘形,直径约11厘米。药材标本上之头部鳞片多不完整,故无法鉴定其学名。从外形观察与金钱白花蛇相似,二者是否为同一动物,尚待进一步研究。(照片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