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昆虫类 > 全蝎
编号:222307
全 蝎 Quanxie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蝎",始载于宋"开宝本草"。目前野生或饲养均有,市售品中最常见者为"问荆蝎"(钳蝎),由于加工不同,分淡水蝎、盐水蝎和活蝎三类。现多用盐水蝎,个别地区仍有用活蝎入药的。因产地不同又有"南全蝎"与"东全蝎"之分。

    

[原动物]



    问荆蝎 别名:远东全蝎

    Buthus martensi Karsch-节足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oidea ,蝎目Scorpionidea,钳蝎科Buthid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体长约6厘米,分头胸部及腹部。头胸部七节,前面有钳肢一对及下颚(螫肢)一对,背面复以头胸甲。前端两侧各有一个单眼,头胸甲背部中央处,另有一对,似直眼,胸部有4对足,均为7节,第4对的第1,2跗节具刺。腹部分前腹部及后腹部,前腹部6节;第一腹板有一生殖厣,第二节有1对栉状器,具有16~25个齿,第三~六节各具气孔1对;后腹部狭长,每节皆有由颗粒排列而成的纵棱数条,末端具强大毒刺,该部活动且极易弯曲。

    穴居,喜栖息于石底及墙缝之潮湿阴暗处。

    分布于我国各地,长江以北地区较多。

    

[采制]



    由仲春至初秋均可捕捉。将捉得的活蝎放入清水内或加少量的食盐(每斤蝎子约加食盐2两),俟蝎子喝饱呛死后,倒入锅内,水以盖没蝎子为度,每斤蝎子加盐2~3两,上盖草席,用木板压之,加火煮约3~4小时。至水将尽时,取出几个蝎子进行检查;用两指掐其尾端,能挺直竖立,背面显示抽沟,腹瘪,即为火候适当。捞出,摊放在草席上,置通风处阴干,至干透即可。本品不能日晒,否则即起盐霜。
, http://www.100md.com
    [炮制]

    盐水蝎:用清水漂去盐质,晒干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蝎的干燥全体。

    [名称] 全蝎Buthus 别名:蝎子,全虫。

    [产地及销售习惯] "南全蝎"主产于河南南阳、唐河、邓县、方城、沁阳、许昌、禹县、新乡、辉县、信阳等山区,尤以禹县为著,供销全国并出口。"东全蝎"主产于山东益都、沂源、沂水、临朐、平邑、蒙阴、费县、新泰、临沂市、肥城、历城、泰安、章丘、莱阳、蓬莱、邹县、峄县、滕县等地,产量大,供销全国并出口。此外河北及辽宁盖平、旅大亦有出产,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 http://www.100md.com
    含蝎毒(Katsuotoxiu),为一种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毒性蛋白,与蛇及毒虫的神经毒类似。此外,并含三甲胺(Irimethylamine)、甜菜碱(Betaine)、牛磺酸(Taurine)、软脂酸、硬脂酸、胆固醇、卵磷脂(Lecithin)及铵盐等。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http://www.100md.com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本品头胸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尾状。完整者体长约6厘米。全体绿褐色,腹及肢为黄色,尾刺尖端呈褐色。头胸部有附肢8对,第一对为钳肢,第二对为强大的螫肢(下颚),形如蟹螫,步肢4对,每肢7节,末端具二钩状爪。前腹部广阔,后腹部狭长,节上有纵沟,最后腹节呈钩状,向上弯曲,有尾刺,具毒腺。将胸部折断后见内有棕黄色残余物,后腹部中空。干燥者体轻,质脆。臭微腥,味咸。
, http://www.100md.com
    

[效用]



    [性味] 咸微辛、平,有毒。

    [功用] 驱风,镇痉。

    [主治] 小儿惊风抽搐,大人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破伤风等症。

    [用量] 尾0.6g~1.6g。全用2.5g~5g。

    [禁忌] 虚弱者宜慎用。

    

[附注]



    蝎刺螫人有毒,"本草纲目"载:蝎刺螫人,酢磨附子汁敷之。据一般了解,附子汁化学成分中含有乌头硷,如敷于皮肤上,有麻痹交感神经末梢作用,常用于神经痛。蝎螫痛时,敷附子汁,取其麻痹神经减少疼痛之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