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动物类 > 海马
编号:222326
海 马 Haima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本草拾遗"。今市售品有海马及刺海马二类。海马的原动物为克氏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刺海马的原动物即刺海马。

    

[原动物]



    1.克氏海马

    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 Snyde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幅鳍亚纲Actinopterygii,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海栖鱼类。海马中以此种体形最大,体长30~33厘米。侧扁,腹部颇凸出。背鳍18~19;臀鳍4;胸鳍18。体环11+39~40。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头部及腹侧棱棘较发达外,体上各棱棘均短钝,呈瘤状。头冠低小,尖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吻细长,呈管状;吻长稍大于眶后头部长度,约等于眼后缘颈背第一棘长。眼较大,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每侧两个,相距甚近,位于眼前方。口小,位于吻端;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纹。鳃孔小,位于头侧之背后方。紧靠于颈部背方第一棘基底。颈部背方中央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具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钝粗强的棘。肛门位于躯干第十一骨环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上各环棱棘均不发达,呈短钝瘤状;唯腹侧棱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背鳍长,较发达,有18~19鳍条,位于躯干最后2骨环及尾部最前2骨环背方。臀鳍短小,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略呈扇形,侧位。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枝。体淡黄褐色,体侧具不甚规则或呈囊纹状的白色斑点及线纹。
, 百拇医药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外。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小形甲壳动物是海马的饵料。

    海马的生殖习性非常特别。雄鱼尾部腹面有育儿囊,赋与雄鱼照顾卵和仔鱼的任务。雌鱼的泄殖腔在产卵期中形成生殖乳头。雌鱼利用这一乳头突起将成熟的卵一个一个地送入雄鱼的育儿囊内。雄鱼在接受卵的同时,排出精液,使卵受精。受精卵就在育儿囊内发育,孵化为小海马,即海蛆。临产的雄鱼用尾部紧卷在海藻上,像患病一样,一伏一仰地摇着。每次仰起,均迫使育儿囊的小孔张开而喷放出一个或几个小海马。

    8~9月为盛产期,渔民常于此时张网捕捉。海马无食用价值,但在中药上的应用却很广泛。
, 百拇医药
    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的广州、汕头、北海、碣石、闸坡和涠州岛、海南岛的新村和英哥海。此外在福建、台湾沿海地区均产。2.刺海马

    Hippocampus histrix Kaup--海龙科Syngnathidae


    [点击上图放大]
体形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8;臀鳍4;胸鳍18。体环11+35~36。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仅后部尾环的小棘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 百拇医药
    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鲜、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非和红海。3.大海马

    Hippocampus kuda Bleeker--海龙科Syngnathidae体形亦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7;臀鳍4;胸鳍16。体环11+35~36。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呈管状,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且猕散有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4.三斑海马

    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海龙科Syngnathid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体形较大,体长10~18厘米;背鲁鳍20~21;臀鳍4;胸鳍17~18。体环11+40~41。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体节1、4、7、11骨环,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马与其他种类的明显特征。

    分布于我国东海与南海、福建与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均有出产;此外还分布于东非、新加坡及东印度群岛的沿海。5.小海马

    Hippocampus japonicum Kaup.体形很小,略侧扁。头部小刺及体环上棱棘发达。体冠较小,有不突出的钝棘。吻短口小。鳃盖突出而光滑,鳃孔小,位于鳃盖后方。体暗褐色,有时可随环境而变化。以上四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 http://www.100md.com
    1.背鳍17~18;体环11+35~36..2.体上具特别发达的棘;背鳍18;胸鳍18……………………………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2.体上无发达的棘;背鳍17,胸鳍16…………………………………………………大海马H. kuda

    1.背鳍18~21;体环11+39~41..2.背鳍20~21,胸鳍17~18;体环11+40~41;体侧背方第1,4,7节各具一大黑色圆斑………….....……………………………………………………………………………三斑海马H. trimaculatus..2.背鳍18~19,胸鳍18;体环11+39~40,体上具有线状斑点或呈虫纹状…………………….....……………………………………………………………………………克氏海马H. kelloggi

    

[采制]



    全年皆产,通常以8~9月产量最大。渔民捕鱼时和鱼一同捕上,将内脏除去,晒干,或除去外部黑灰色皮膜,除去内脏,将尾盘卷,晒干,选择大小相似者用红线扎成对。
, 百拇医药
    [炮制]

    用水刷净切块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海马的干燥全体。

    [名称]

    1. 海马Hippocampus 别名:对海马、水马。

    2. 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

    3. 海蛆Hippocampus parvus 别名:小海马

    [产地及销售习惯]

, 百拇医药     1. 海马:主产于广东阳江、雷东、海康、惠阳、宝安、湛江、海丰,福建平潭、漳浦、莆田、东山、晋江、南安、福清,海南岛海口,台湾,澎湖群岛等沿海一带,以广东产量最大,销全国各地;此外日本、马来亚、东印度、夏威夷等沿海一带也有产,从前有部分进口,现在已停止。

    2. 刺海马:主产于福建莆田、同安、诏安,广东沿海及海南岛,山东日照、胶南、青岛、烟台,辽宁旅大、压河、安东,河北乐亭、黄骅、唐山、秦皇岛等沿海一带,销全国各地。

    3. 海蛆:与海马同

    

[化学成份]



    含氨基酸及蛋白质、脂肪酸、甾体和无机元素。三斑海马含硬脂酸、胆固醇、胆固二醇等;线纹海马和刺海马尚含乙酰胆碱脂酶、胆碱脂酶、蛋白酶。

    

[药材鉴别]


, 百拇医药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1. 海马:体呈长形,略弯曲或卷曲,长8~23厘米,上部粗而扁方,直径约2.3厘米,下部细而方,直径约1厘米,尾端略尖而弯曲。头似马头,具管状的长嘴,有2只深陷的眼睛。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略有光泽,上部具6棱,下部有4棱,密生突起的横纹,边缘有齿,背部有鳍。骨质坚硬,难折断。气微腥,味微咸。(照片上)
, 百拇医药
    2. 刺海马:形状与海马相似,但较小,长约15厘米,通体具硬刺,刺长2~4毫米。其余同上种。(照片左下)

    以上两种均以个大、色白、体全、头尾无碎者为佳。

    3.海蛆 即小海马。将幼小的海马晒干,商品上称为海蛆。形状与海马相似,但体形较小。(照片右下)

    以上三种药材的检索表:

    1. 体长7厘米以上..2.体无硬而长的刺……………………………………………………………………………海马..2.体具硬而长的刺…………………………………………………………………………刺海马

    1. 体长7厘米以下

    不具硬而长的刺…………………………………………………………………………………海蛆

    

[效用]



    [性味] 甘温。

    [功用] 补肾壮阳,消癥瘕。

    [主治] 肾虚阳痿、难产、癥瘕、疔疮肿毒等症。

    [用量] 3.5g~10g。

    [禁忌] 阴虚有热者不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