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22998
我国医药产业将掀重组浪潮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0日 北京金瀚方医药研究中心
     对于全球医药行业来说,美国辉瑞公司最新上演的购并“大片”也许仅仅是一连串新的大公司购并重组好戏的序幕,下一出“大片”的主角或许就是还未完全渡过重组整合期的葛兰素史克。而与处于重组激荡之中的世界医药巨头相比,中国医药行业近来似乎显得相对平静,但事实上,一股全面扫荡中国医药行业的重组购并潮正在暗自酝酿之中,随时可能喷涌而出。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股重组浪潮将设及各个医药领域,其中医药商业和化学原料药两大市场将成为主要对象。

    外资重组商业领域成重点

    早在辉瑞宣布它的购并计划之前,葛兰素史克的首席执行官Garnier就透露准备再次寻找新的并购对象,以摆脱畅销抗生素专利到期等因素带来的困境。据分析,一个潜在的收购目标是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葛兰素史克的首席财政官也曾公开表示百时美施贵宝已在考虑范围之内。而最新传来的消息是,礼来公司也在葛兰素史克的名单之上。

    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巨头间的重组购并一直在进行。据统计,目前超过50亿美元的医药企业购并案已有20多宗。有分析预测,到21世纪中,全球前70家大制药企业将合并为15家。同时医药产业的集中度也在迅速提高。世界药业排名前10 名的制药公司的销售收入,1993年占全世界25%,2000年跃升为47.14%。这种产业集中度的迅速提高,更加有利于跨国公司对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医药市场进行分割与控制。以美国为例,全美二百多家医药批发商中排名列前10名的公司销售收入占全美96%。销售额第一名麦可逊公司与合并后的第二、第三名三家公司的销售额加起来已经超过全美销售总额的90%。这样的产业集中度在中国的医药商业领域无法想象。
, 百拇医药
    目前,国际上排名前20位的大型制药企业中18位已通过合资设厂进驻中国。但与早就向外资开放的制药领域不同,中国的医药商业分销市场则一直是中国企业天下。一旦政策放开,以成本、效益为中心的外资医药企业,自然最希望取得医药销售渠道。

    根据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加入世贸组织时,可在5个经济特区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设立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在北京和上海,合资零售企业的数量各不超过4家,在其他城市数量各不超过2家。加入3年内,取消对外资参与佣金及批发服务和零售服务的地域、股权、数量限制,取消对外资参与特许经营的所有限制,但连锁药店如其分店数量超过30家,则不允许外资控股。加入后5年内取消对外资参与分销领域的所有限制。

    可以预见,对外资医药商业企业来说,最理想的方式莫过于通过收购医药商业企业,从而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因此,中国医药行业的外资并购主力将很有可能集中在商业领域。大型医药商业,包括医药零售业将有望成为外资并购的热点。
, 百拇医药
    从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形式看,外资最理想的并购模式,是通过参股、控股大股东,来控制上市公司。有分析认为,目前国内的医药商业上市公司不断“跑马圈地”,迫不及待地占领流通渠道和终端的目的不是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而是增加与外资谈判的筹码。

    值得注意的是,除商业流通以外,某些重点品种的原料药(如VC)生产企业,也将成为外资参控股的热点。比如我国最大的VC生产企业东北药,目前巴斯夫公司正在与其商谈收购其VC生产线。华源制药子公司江山制药是我国第二大VC生产企业,罗氏与其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中。

    事实上,外资对于中国医药企业的重组也得到了政策层面上的支持。以VC为例,过去我国医药行业曾经有过关于两大战略品种青霉素、维生素C不与国外合资的决定,但罗氏、巴斯夫两家最大的VC生产企业现在却分别提出以转让VC深加工技术来开发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的合资建议。国家经贸委主管医药行业的经济运行局副局长于明德对此指出,应该选对我们有利的项目,争取更多地利用全球资源发展自己。于明德还表示,51%与49%不应成为联合、重组的障碍,哪方优势更突出就让哪方控股,重要的是创造最好的效益,实现中国医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 百拇医药
    上市公司将成重组主战场

    与国际上大规模的购并相比,早前的丽珠集团股权争夺战无疑拉开了国内医药企业并购重组的序幕,并集中展现了现阶段医药行业资产重组的新特征。以丽珠集团股权争夺战为模本,国内医药上市公司间的大规模重组正在暗自酝酿。种种迹象表明,证券市场已被作为争夺的主战场,医药上市公司则成为当之无愧的并购重组主力军,一些在资本运作和品牌经营方面长袖善舞的香港红筹公司和内地民营企业更是唱起主角。医药行业的重组未来两年将以行业内部重组为主线。目前我国有医药工业企业6300多家,批发企业17000多家,零售企业达11.9万家,其中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工业企业中通过GMP认证的不足5%,商业企业中通过GSP认证的更是屈指可数。先天条件的散乱决定了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集中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一方面,我国企业承受的国际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编制、药品价格连续政策性下调等,短期内也对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不利影响。这种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政策性引导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大大促进了我国医药行业内的分化趋势,同时也使得医药企业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进程更显紧迫。
, http://www.100md.com
    据统计,近两年来投资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超过120家,总投资额数百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是跨行业投资,医药类上市公司已经由2000年初的56家猛增到80 多家的规模,而重组类医药公司的市场表现也明显好于传统制药业上市公司。与外资的主要重组对象一样,医药商业和化学原料药也是国内资本的主要并购领域。

    连锁药店资源的争夺可以说是目前医药并购重组热点中的热点。我国的医药企业大都为产、供、销一体的企业,流通环节作为医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具有资源有限、人力密集的特点。虽然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目前国内企业配送体系有待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但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毕竟较少。我国制药企业间的产品、技术差异度不大,而与国际先进水平却相距甚远,因此,控制营销网络和销售终端资源,被许多企业作为应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主要砝码。

    此外,国家经贸委官员透露,国家有意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内,扶持建立5 ~10个年销售额达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建立40个左右年销售额达20亿元的大型企业,合计销售额要达到全国销售额70%以上。同时促进建立10个左右拥有1000个以上连锁网点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在这种行政措施的引导下,药品流通与零售企业成了医药行业重组的焦点。预计未来数年,该行业的重组购并将呈现高潮迭起的场面,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批大型企业、强势企业将次第涌现。近期可以关注上海医药、广州药业、第一医药等龙头企业的并购动向。
, 百拇医药
    化学原料药目前正处在通过重组,加速产业整合与升级换代。相对于国际十大药厂如火如荼的重组并购来说,我国的大型化学药企业,尤其是四大抗生素企业的内部重组、以及此前华润集团对东北药、华源集团对哈药集团的重组计划大多搁浅。但是必须注意到,这些大企业间重组进程仍然没有停止,例如日前就又传出鲁抗医药计划与华润重组的消息。

    总体上看,由于跨行业重组难度加大,预计医药行业的重组未来两年将以行业内部重组为主线,国内医药企业中,三九集团、太极集团、复星集团、云南红塔、华源集团等都走在资产重组的前列,已经分别直接或间接控制了3~5家医药上市公司,哈药集团、双鹤药业等企业的资本扩张则由于所涉及关联交易较多,近期有所放缓。以市场化为核心的企业主导型重组成为重组的主要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际跨国医药巨头的并购重组相对应,目前以进行优势扩张和资源整合为目的的收购兼并等已成为医药行业资产重组的主流。从类型来看,以新华制药与鲁抗医药联合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重组,已经被开始放弃,而以市场化为核心的企业主导型重组开始成为重组的主要模式。
, http://www.100md.com
    双鹤药业可作为利用优势资源进行纵向扩张的典型代表。近几年,根据既定的大输液、大商贸的发展战略,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家药监局对大输液制剂的生产限期进行GMP认证的契机,该公司南下北上,在北京、武汉、安徽、牡丹江等地建立了多个大输液基地,构建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大输液产业集团。接着公司以此为基础,积极推进大商贸战略,目前商业网络已辐射华东、华北等广大地区。受益于优势资源扩张战略,该公司近年来成长迅速,2001年销售规模超过20亿元。同仁堂对其品牌、产品储备等优势资源的整合采取的是分拆上市、特许经营等方式,从而使这家百年老店在21世纪初步入了新一轮的成长期,与双鹤药业的发展战略呈现出异曲同工之妙。

    东盛科技则是民营企业借助资本运作整合强势医药企业的一个成功案例。该公司本来是医药行业一支名不见经传的新军,但在借壳上市后,经过一系列的资产置换、收购兼并,短短一年内便成了一家控股启动盖天力制药、青海制药等优质企业,拥有白加黑、盖天力等知名产品的名牌医药企业。2001年,该公司利用国内OTC市场迅速扩张的大好时机,积极推进品牌经营战略并大获成功。目前,公司新老产品四季三黄软胶囊、白加黑等在市场上大出风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公司控股股东东盛集团对丽珠集团的争夺,无疑是其为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增强处方药实力,而进行横向扩张的重要战略步骤。
, http://www.100md.com
    太极集团在整合区域医药资源方面为人称道。两年前,太极集团斥资1亿元收购了本地另一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桐君阁全部国有股并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实现了本企业资金、技术、产品优势与“桐君阁”百年老字号品牌和庞大商业零售网点等优势资源的整合。此后,太极集团很快便成长为我国最大的中药企业之一,桐君阁的经营状况也随之迅速好转,业绩大幅提升,尤其是医药商业规模目前已跃居全国前列。2001年,太极集团又实现了对重庆另一家医药上市公司西南药业的控股。通过两次重要的股权收购行动,太极集团的战略布局呈现出中西合璧、工商并举的有利态势。预计这种优势企业对区域医药资源的整合,有可能成为行业重组的重要模式。在重要的中药基地广州,广药集团对广州药业和白云山等企业的重组好戏已经上演。在云南、吉林等地,类似的举动也正在酝酿之中。

    国内主要医药制造行业走势

    化学制药:化学制药是医药行业的主力,工业总产值占医药行业总产值的 63.5%,能生产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等24大类1350多种原料药,化学原料药总产量达30多万吨,成为国际上化学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其中抗生素原料药、VC原料药、解热镇痛原料药、糖皮质激素原料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融入国际竞争的行列。目前出口以化学原料药为主,制剂产品仅占极少的份额,出口产品价格低廉、利润极薄。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关税的逐渐降低,普药类原料药出口有望持续增长,转移生产将是大势所趋。另外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专利未过期的仿制药无法继续生产,大量企业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被并购或倒闭,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原料药产业的并购热点在于能否成为跨国药厂中间产业链的供应商,具体品种可关注头孢类中间体的供应商青岛东方(拟更名康裕制药),青霉素、半合抗供应商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等。
, http://www.100md.com
    中药:天然药物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中药产业将在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作用。“十五”期间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将在中药生产中广泛使用,中药质控、检测、剂型、包装逐渐与世界接轨。大量由中药材中提纯的单体活性成分被发现,在此基础上研究继续向中药复方机理深入,但近期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将大量上市,但由于治疗机理不清、缺乏质控标准,因此近期内出口不会有大量增长。

    可以预见,未来3~5年中外公司将在中药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我国中药市场兼并重组将大行其道。随着兼并重组的深入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中药普药厂家数量将大为减少,但普药生产仍将存在结构性过剩,因此从供求角度分析,“十五”期间普药价格仍将继续下降。但由于GMP、GSP等改造以及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国产中药新药价格将维持目前水平甚至有可能略有上涨。

    生物制药:我国生物科技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国内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产品产业化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整体的研发实力不足,创新能力较差,国内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有20多种,但绝大多数是国外专利药物的仿制品。而且一大批国内企业包括许多上市公司纷纷涉足这一行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存在大量恶性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化学行业同样面临跨国企业的直接竞争,没有专利、核心技术将无法生存。随着国家、企业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大量归国留学人员带来的新技术、新设备,生物行业有望产生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虽然个别产品有可能达到或领先于世界水平,但整体看短期内仍将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由于目前该行业仍为众多上市公司投资热点,但市场尚未成熟,预计生物制药领域将出现不少中小型的兼并重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