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24502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治疗方案的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2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44期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TE)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术后常出现再灌注性肺水肿(RPE)和右心衰(RHF)等并发症,死亡率为7%~24%。美国马里兰大学Mares等的一项研究表明,不使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剂,采用低潮气量和低吸气峰压的机械通气,可降低PTE后RPE、RHF发生率及死亡率。

    数十年来,PTE术后治疗进展不大,主要采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来终止体外循环(CPB),然后防治RHF,提高吸气峰压和潮气量来维持PaO2。但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会造成心输出量(CO)过大,而提高吸气峰压和潮气量会加重肺损伤。

    研究者推测,降低CO及吸气峰压和潮气量有可能减轻肺气压伤。为此,Mares等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Ⅰ组(33例)病人停用CPB后不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剂。减少术后机械通气的潮气量(<8 mk/kg)和吸气峰压(18

    cmH2O),吸呼比例为3∶1。Ⅱ组(14例)病人常规使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剂。机械通气采用较高潮气量(10~15 mk/kg)和吸气峰压(≤50

    cmH2O)。(Anesth Anakg 2000, 90∶267

    结果显示,Ⅰ组病人死亡率比Ⅱ组病人低(9.1% 对21.4%);I组病人RHF和RPE发生率比Ⅱ组病人低(6.1%对14.3%;9.1%对21.4%)、机械通气时间较短(4.9±1.3天对8.2±3.4天。Ⅰ组病人CPB后心脏指数(CI)无显著改变,II组病人CI显著增加。两组病人CPB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都明显降低。CPB后CI明显增加并不延长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

    张恒,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