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临床运用
编号:224977
补阳还五汤临床活用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57期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方由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能,主治中风后遗症。笔者近年来加减运用此方治疗其他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举例于下。

    一、糖尿病肢端坏疽

    杨某,女,48岁,农民,以“双下肢疼痛2月,加重10天”为主诉初诊。患者2月前双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尚能耐受,仍坚持家务劳动,但近10天加重,夜间休息及行走时疼痛尤其明显,不能耐受。患者有3年糖尿病史,间断服用“D860”、”优降糖”等药,血糖控制不理想。查双足内踝上皮肤呈暗褐色,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微弱,舌质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查空腹血糖15.3mmol/L。中医诊断为消渴、脱疽,西医诊断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西医给予优降糖、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中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脉为治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g,当归15g,赤芍15g,地龙15g,桃仁10g,红花10g,怀牛膝15g,鸡血藤30g。4剂后双下肢疼痛明显减轻,7剂后疼痛消失。守方继服30剂,皮肤温暖,色泽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较前有力,嘱患者继服西药降糖药物、定期复查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应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标本兼治。本例患者双下肢疼痛,肤色暗褐,舌质暗,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亏虚,筋脉瘀阻,气血不布,故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增鸡血藤以助养血活血化瘀之功,牛膝可引药下行,直达病所。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赵某,女,43岁,以“间断腰腿痛2年、加重20天”为主诉就诊。患者2年前始出现腰痛,渐出现右侧腿痛,多在久坐或行走时间过长后加重。曾作CT示: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在多家医院行牵引、理疗、封闭、膏药贴敷等疗法均无效。近20天来腰部活动不利,右下肢疼痛,行走困难,不能劳动。查体:痛苦面容,腰痛拒按,腰3~4、腰4~5间隙处压痛。叩击时右侧腿部放射痛,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舌质暗红,脉沉弱。证属气血亏虚,筋脉失养,脉络痹阻,补阳还五汤治疗。方药:黄芪120g,当归15g,赤芍15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水煎服,每日1剂,嘱患者尽量卧床。服药3剂后症状大减,6剂后症状全消,继服15剂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 百拇医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围,因气血不足,劳作或体位变换损伤,致使瘀血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针对其病机特点,选用益气活血通络之补阳还五汤以壮旺元气,俾气充血至,经脉通畅,痹证可愈。

    三、老年瘙痒症

    孟某,男,70岁,以“夜间全身瘙痒3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夜间皮肤瘙痒,但无皮肤损害,常因瘙痒抓搔而继发抓痕、血痂。患者无不良嗜好。在某医院诊断为老年瘙痒症,给予西药治疗效差。中医辨证为年高体虚,气血不足,瘀血阻络。治以益气补血通络为法,以补阳还五汤治之。方药:黄芪100g,当归15g,赤芍15g,地龙15g,桃仁10g,川芎15g,红花10g。日服1剂,3剂症状大减,5剂后未再复发。

    中医认为老年瘙痒症系血虚风燥所致。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大补元气,气旺可生血行血;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赤芍养血润燥,使风燥祛而瘙痒除。

    四、头痛

    
刘某,女,36岁。患者2年前因受凉后出现两侧太阳穴处疼痛,遇风加重,渐出现双下肢麻木,睡眠时两小腿(腓肠肌)痉挛,月经量少色黑。近半月来头部刺痛,舌质淡暗,脉涩,辨证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清窍不利。治以调补气血,温通清窍。方用补阳还五汤:黄芪25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25g,地龙15g,桃仁10g,红花10g。日服1剂。1剂后症状大减,3剂后症状消失,继服3剂,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尤其方中川芎能祛风活血止痛,可上达巅顶,为治头痛之要药。诸药共用,气血得充,经脉得通,清窍得养,故头痛得愈。, http://www.100md.com(李公文)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理血剂 > 活血祛瘀 > 补阳还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