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25156
今天我们如何共对艾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29日 京华时报
     二十世纪末,当艾滋病刚刚为人们认识时,我们曾经谈艾色变。

    一个记者谈起了她第一次看到艾滋病病毒的情景,她是用弓箭步,一种随时准备逃跑的姿态靠近那个显微镜的,尽管那堆死去的病毒静静地躺在那儿不动。

    现在,时间已过十几年,中国已经有了上百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谈艾色变。此时,社会的宽容度已远非十几年前可比,但对于艾滋病人,这个宽容度几乎没有太大的松动。

    在与媒体的艾滋病主题座谈会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问记者们:“你们能接受一个艾滋病人面对你们讲话吗?”

    记者们点头,这太正常不过了。

    官员继续发问:“一个艾滋病人与你同桌吃饭,住在你隔壁,或者与你一起工作,你们会是什么反应?”

    官员根本没期望记者们会有什么回答,举出类似叶公好龙的一个例子。前不久,在北京一个专门为艾滋病所举办的研讨会上,几个艾滋病人也在被邀之列。病人们上台去讲话,讲完了,艾滋病专业人员都巴望着病人们赶快走人,因为吃饭的时间快到了,他们不能忍受与病人们同桌进餐。

    会议是在离城一个多小时车程的郊区举行,艾滋病人们饿着肚子离开了会场。

    据卫生部门公布,截至2001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3万多人,但估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实际人数已过百万,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巨大差距,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歧视。如果暴露了自己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份,感染者或者病人将可能丧失所有的一切,遭到社会的冷遇。这一遭遇同样有数字可以表现:公开自己身份后,只有7.14%的人得到了周围人的关心,却有28.56%的人遭到嫌弃,64.3%的人遭到周围人的远离。

    最发自内心的歧视甚至表现在同情中。一些媒体报道中提到因输血感染的部分艾滋病人,称他们是“无辜的感染者”,这一被联合国官员称为具有歧视性的称呼,源自媒体认为此类艾滋病人得病渠道尚属“光明”,所以值得施予同情。

    因为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是全球性的,故而在即将到来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之前,今年的主题被定为“相互关爱,共享生命”。艾滋病日的招贴画,画了一群佩带着象征艾滋病的红丝带的青蛙,在许多绿色的青蛙中,点缀着几个蓝色、橙色的“另类”青蛙,所有颜色的青蛙都凝视着一个方向———尽管没有说明,但人们会看明白:让艾滋病人在我们中间平静地生活下去吧,艾滋病人是人类的一部分,艾滋病则是人类的敌人,让我们同仇敌忾,共对艾滋。(新华社记者 朱玉), http://www.100md.com(新华社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