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编号:234913
多囊肾疾病大鼠模型可出现无小管性肾小球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12日 Kidney Int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疾病(ADPKD)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但是GFR下降的基础尚不清楚。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医学院的Tanner GA及其同事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人员应用连续切片技术在光镜下观察了患有ADPKD的杂合型Han:SPRD大鼠及其同窝正常大鼠的肾小球,并将肾小体与近曲小管连接部位分为正常、萎缩或缺乏(无小管性肾小球)三类。他们还利用扫描电镜检查肾小体,利用微球体检测单个肾单位肾小球血流。

    他们发现,在6月龄的ADPKD大鼠肾脏中,50%的肾小球无肾小管,另外有26%的肾小球颈部节段萎缩;而且这些肾小球均小于正常。约16%的肾小球肥大,与近曲小管有正常的连接。

    囊肿肾脏的肾小球硬化改变通常属轻到中度,且无明显的肾小球功能衰竭。囊肿肾脏的肾小球血流平均为正常的一半,并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大多数肾小球的血流量极低,另外一些的血流量相对较高。应用饮水中枸橼酸钾治疗5个月的大鼠很少见到肾小球异常。

    Tanner等总结认为,ADPKD大鼠中GFR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无肾小管性肾小球的形成。这当中也可存在代偿性肾小球肥大,该病变参与了肾脏疾病的进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