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35070
北京友谊医院有个病友志愿者联谊会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1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47期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的医师和志愿者们共同建立了“心理健康之友”病友志愿者联谊会。它通过医患互动、病人互助和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带领众多病人走出了情感障碍的误区,迄今已进行了11次心理健康讲座和2次主题联欢活动,受益人群(治愈、改善、正在治疗中)近6000人。

    创意来自心理医生

    该院心理门诊已成立6年,每月接诊病人超过300人次。一些病人希望能与症状相同且已经康复的病人聊聊天。于是,心理医生建立起留言本,鼓励患者将就诊前和治疗后的体验告诉其他病人,让他们充满希望。留言本上留言越来越多,在心理门诊医生创意下,专为心理疾患病人开办的健康教育场所“心理健康之友”成立了,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病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起了一种病人间的互动机制。

    一年多来,“心理健康之友”进行了普及抑郁知识、青少年问题、婚姻三部曲的讲座以及从生死问题到压力与应激的讨论,听课人数约2000人次,病人还自发组织定期集体活动等。这种集体互助、角色互换、负担互担、快乐互享是国际上的一种小组治疗对日常医疗工作的延伸,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医患关系和情同兄弟姐妹的患者之谊。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柏晓利说,几年来,病人对心理问题采取的态度从过去的听之任之,到现在的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医生而言,精神卫生已不再是精神科医生的专利,这个变化的过程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结果。
, http://www.100md.com
    爱心日志发展为志愿者热线

    爱心日志的扉页上记录着病友志愿者联谊会第一个志愿者李女士的话,友谊医院神经心理门诊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使其重新燃起了希望,于是她萌生了建立一个病人互助会的想法,将她自己对疾病的看法和经验告诉大家,病友们在一起说说心理话,获得帮助与自助。

    “心理健康之友”设有志愿者热线,是由许多患者家中的私人电话构筑成的义务援助爱心热线。“有病我不仅求助于医生,还有与我病情相似的患者。”43岁的某中学教师如是说。该患者就诊时遇到的一位小病友成了她的牵挂,邀请其参加健康俱乐部,听心理讲座,电话聊天等。如今小病友已解脱了病痛。

    快乐的义工

    一例中年男性脑梗塞患者住院期间思想负担一直很重,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但症状越来越重。接受该院心理门诊医师治疗后不足1个月即恢复正常。他告诉医生,他要帮助别的病人走出抑郁。这种医患真情互动,集体互助的感人事例,随处可见。
, http://www.100md.com
    我把书籍送病友

    曾在某印刷厂工作的郝女士,深深体会患病后的痛苦,是病友的帮助使她逐渐走出了抑郁的深渊。卡耐基的《积极心态的力量》对她病情好转起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她自费买了诸如《挑战人性的弱点》、《怎样进行人际交往》等书送给病友,有时她还把书中一些感受颇深的好句子划下来供病友参考。她说:“他(她)们能从书中受益,把病治好,是我最大的快乐!”

     他们需要更多关爱

    在《心理健康之友》这个集体里,每月一次的讲座,专家从理论上给予病人以心理指导;每周一次的集体外出活动,从心情上使大家得到情绪的释放。关注心理健康的人们从网上、报纸上、广播中知道了北京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的消息,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这里。, http://www.100md.com(蒋月荣 戴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