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 信息
编号:236067
心梗恢复期怎样防止再次发生心梗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72期
     心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我国疾病的四大“杀手”之一,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北京医院心内科曾昭耆教授。他说:“人在患了心肌梗死以后,病患部位的心肌就会因坏死而丧失功能,引起一系列症状,这当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人们常常忽视了部分心梗患者在恢复期可能再次甚至几次发生心梗,这是心梗患者在恢复期特别应该注意防范的问题。”

    为了防止再次心梗,除了医生所采取的措施之外,患者应该特别注意总结第一次发生心梗的教训。可以说,自己掌握了有关知识,并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导,是防止再次心梗的最重要环节。

    曾教授说,由于各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侧重点也不完全一样,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妥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冠脉病变进一步加重;坚决戒烟,彻底避免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适当限盐,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特别是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注重心理调整,要养成一种比较安详、宽容、豁达大度的性格。
, http://www.100md.com
    曾教授说,在上述几条中,心理行为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他讲了一个在临床遇到的实例:有一位60多岁的患者,平日性情就比较孤僻,脾气也很暴躁,在第一次急性心梗住院期中,就有好几次因小事与人吵架,常常因此引发心绞痛,经过及时治疗,好不容易度过了急性期,但出院不久又一次生气后,因突然心律失常而死亡,死时离初次发病还不到两个月,尸体解剖证实他的心脏有4处新旧程度不同的梗死病灶。曾教授介绍说,国外有专家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做性格分析,发现在治疗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性情狭隘、孤僻及好斗者再次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心梗的患者要注意这一问题。

    “暴饮暴食也应注意防止”,曾教授强调说,有位心梗患者,住院4周病情稳定,顺利出院,但出院才3天却发生了再次梗死,后来医生向其家属仔细了解才知道,患者有一个很孝顺的儿子,他为父亲病愈回家很高兴,使劲儿劝父亲多吃好东西,顿顿大鱼大肉,结果适得其反。

    关于用药方面,曾教授说,一般心梗后的患者宜长期服用抗血小板集聚药,如阿司匹林每日40~80mg。此外,可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硝酸盐类药物。
, 百拇医药
    曾教授还说,有统计资料表明,再次梗死多出现于心梗后最初的3个月之内,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梗死发生率逐渐降低。所以,急性心梗恢复出院后的患者也不应掉以轻心,特别需要在体力、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各方面重新适应自己的身体情况。

    曾教授提醒病人,得过心梗的人,多数人从此对各种活动都很担心;但也有少数人以为,既然已病愈出院就无须再注意什么了。其实,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不合适,其关键在于自己要学会掌握运动适度。特别是心梗恢复期的患者,其体力活动要严格、稳妥地按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达到中等度活动量即可,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爆发力或做一些危险动作。

    具体应该如何掌握运动强度?曾教授说,具体做法是活动前测每分钟脉率,活动后复测,直到恢复活动前的脉率为止。如果在进行了轻度、中度活动后,脉率增加不超过10次~20次/分钟;并且能在5分钟内恢复原脉率,则大体上表明活动不过度。如果能同时测呼吸、血压,则活动后呼吸增加不超过10次/分钟,收缩期血压上升不超过20mmHg或下降不超过10mmHg,也表明活动不过度。活动适度时,人虽可有轻度疲劳,但自觉舒适,食欲及睡眠良好。若出现下列情况,则应警惕其活动过度:各种形式的心绞痛、明显的气短、心跳过速或心律失常、大量出汗、眩晕及头重脚轻感、手指与手臂发麻、腿抽筋、手抖、无法形容的疲劳乏力感、恶心、脸色苍白。原则上,心梗康复的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每进—步后都应巩固一段时间。尽量避免发生活动过度的情况。

    曾教授最后说,急性心梗患者度过急性期回家后,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如何对待性生活的问题。性生活约相当于一次中等度的体力活动,大多数中年患者是能够承受的。但是,性交并非一般的单纯的体力活动,不但活动方式大不相同,而且患者当时的心理、情绪也大不一样。所以,这里特别强调患者的性生活要在心理、情绪平静的状态下进行。, 百拇医药(胥晓琦)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