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37878
勤奋求实发掘创新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 湖北中医学院改革发展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79期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卓然挺立着一所有43年办学历史的高等中医药学府——湖北中医学院。四十余年的奋斗历程,铸就了楚天杏林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顽强品格;遍天下的芬芳桃李,彰显出中医学院勤奋求实、发掘创新的不世风姿。今天的湖北中医学院,自信与自豪“然见于面,盎于背”,正以满腔激情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基业篇

    湖北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1月,湖北省人民委员会下文“在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及其附属门诊部的基础上,建立湖北省中医学院和附属中医院”。湖北中医学院建院后不久,就以《从脏腑学说看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中草药治疗流脑、黄疸和急症研究等确立了在同类院校中的先进地位,成为全国早期有影响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天花粉中期流产临床研究”等四项科研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六五”至“九五”期间,学校一直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攻关协作组牵头单位;学院主持研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中医病证分类编码》,已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向全国颁布。几十年来,学院始终以勤奋求实、发掘创新的精神,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和培养现代高级中医药人才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 http://www.100md.com
    今天的湖北中医学院,教育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在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6000余人;有医学、管理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7个一级学科涵盖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硕士点11个,博士点4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学院教职工2467人(包括附属医院172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418人,其中正高134人、副高284人;有1人获“国医楷模”称号,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22人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被继承者”,16人被评为湖北省知名中医。

    学院占地总面积2016亩;建有国家中医肝病临床治疗中心、全国针灸临床治疗中心湖北分中心等4个国家部局级医疗、研究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32万元,图书馆藏有图书资料近50万册。建有电子阅览室,师生可通过校园网快速检索到MEDLINE、万方数据信息系统、清华同方生物医学信息系统、中医文献数据库以及图书馆馆藏书刊数据库中的图文信息。
, 百拇医药
    改革篇

    湖北中医学院四十余年的发展,不仅奠定了湖北省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厚实基业,也凝练出勤奋求实、发掘创新的校训和学风。今天,湖北中医学院党委一班人,带领全院师生员工,继承优良传统,发扬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紧握时代脉搏,深入探索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规律,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问题,坚持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始终把发展作为兴校治教的第一要务,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1.教学改革。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和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为高级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教学计划按:专业基础理论模块、专业知识和技能模块、边缘学科课程模块、现代科学技术课程模块、人文社会学知识模块等五大课程模块建立课程体系。根据中医药学科是融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这一特点,积极调整专业学科结构,实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改革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呆板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三位一体的课堂讲授方法。从2001年起,全面推行学分制,选修制、重修制、辅修制、攻读双专业及双学位制;建立了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百拇医药
    2.科研改革。学校瞄准市场需求,围绕国家中医药科技发展“十五”规划,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应用开发研究为主、重视基础研究的原则,确立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一是科研选题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提升立项起点,力争国家级课题;二是以中药新产品研发为重点,遴选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科研成果向社会推广,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三是以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药药理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为基础,建立学校中医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四是加大科技体制创新,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新体系;五是完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使优秀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六是创办或与社会联办科技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干部竞聘上岗。1999年底至2000年初,学校积极稳妥的进行了干部制度改革,推行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运行机制。在实施机构改革的同时,对机关正副处级干部、系部正副主任和科级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 百拇医药
    4.135人才工程。为切实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中医药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2000年,学校开始实施“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简称“135工程”)。即通过5年的培养,培养出10名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30名在省内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50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采取“外引内联”相结合的办法,设立了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聘任了8位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授或学术顾问,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5.后勤社会化改革。2000年,学校开始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积极改革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将原总务处城建制地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剥离,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成立了湖北中医学院后勤集团。2001年,成立了学院后勤管理的专门机构后勤管理处,行使学院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计划、管理、协调、监督职能,基本完成了后勤社会化的第一步改革工作。学院后勤集团将逐步从行政上与学院脱钩,规范进入湖北省高等院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 百拇医药
    6.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校大力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在严格定编、定岗、定职责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全员聘任制,双向选择,合理流动;强化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了教职工的课时津贴、岗位津贴发放办法,逐步拉开了校内津贴的差距,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两校合并。今年初,湖北省政府决定把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北中医学院合并。两校学科相关、地域相近,各有优势和特色,两校实质性合并,将合理调整学科结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

    发展篇

    近几年来,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团结拚搏、争创一流”的办学精神的鼓舞下,学校努力贯彻“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科研水平等方面朝着更高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显示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 百拇医药
    1.制定了“两定一发展”计划 和“十五”计划。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求,实现我省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跨越,学校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两定一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意见》,在认真研究、反复征求广大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21世纪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两定一发展”计划和“十五”计划,明确了十五期间的三大任务:适度扩大办学规模,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新校区,拓展办学空间,努力提高办学实力;申办湖北中医药大学,使湖北省的中医药教育再上新台阶。

    2.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学科结构。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学校在办学规模上有了明显的突破,各类在校生由1998年的3000余人扩大到2002年的6000人。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积极申办相关医学类和其他学科门类新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和各专业招生比例。学科门类由医学发展到医学、管理学、工学3个,为了加快管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建设,学校先后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化工学院合作办学,以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开办七年制中医学、制药工程、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使本科专业由1998年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9个。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办学结构的不断调整,满足了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市场短缺的中药学、制药工程、护理等本科人才的需求,使学校的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 百拇医药
    3.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科水平。1998年以后,办学规模的迅速增长给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学校把加强学科建设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坚持突出特色学科和学科特色的同时,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以重点学科为先导,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干,促进相关学科建设,逐步建立起有一定特色和水平、能较好地支撑学校专业的学科体系。省级重点学科发展到7个,国家部局级重点学科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有中医内科学肾病学科1个国家部局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7个省级重点学科。由于措施得力,在办学规模迅猛增长的情况下,保证了教学质量,学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学校不断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更新设施,美化环境,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1998年教学仪器设备投入仅为265万元,2001年增长到603万元。2002年,投入近千万元,先后建设了校园网、塑胶田径场、多媒体教室和拥有80台计算机、100兆上网速度的一流电子阅览室等现代设施,完善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等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科研实验室和综合性教学实验室。目前已有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实验室被批准立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今年还投入了300万元用于校园环境治理,投入200万元用于研究生楼、留学生楼、实验楼的维修改造。
, http://www.100md.com
    5.突出科研重点,提高科研水平。学校注重突出科研重点,着力提高科研实力和科技竞争力。近几年,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逐年增加,科技开发和成果转让日益增多,科研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获国家级科研奖励7项,省部级科研奖励83项。目前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6项。1996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796篇,其中在中国核心刊物上发表1678篇,被SCI等三大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6篇,被BA等七大国际著名生物医学检索系统收录67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305部。

    2001年,年度各类科研经费达到1785万元。获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4项,并成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和示范基地建设研究”的牵头单位。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学校作为经国家正式注册的“中国药谷”的主要合作单位,已在拥有该品牌的湖北省葛店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地1200亩,规划建设湖北省最大的中药研究与开发产业基地。学校参股的科技产业“春天药业”和“时珍药业”取得良好业绩。在内经学、伤寒学、针灸学及中医肝病、肾病、老年痴呆、心血管病、甲状腺病、男科疾病等研究领域的特色和优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 百拇医药
    学校主办的《湖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学院学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学杂志》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其中《湖北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学杂志》还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

    6.采取多种培养形式,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九五”以来,学校通过积极探索与医院、科研院所、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学科结构,扩大中医临床学科和中药学各专业的招生规模,重点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等一系列改革,使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又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招生规模85人、在校生规模220人,2002年招生规模达176人、在校生规模达463人,分别增长107.1%和110.5%。博士点由1个增加到4个,博士生导师由2名增加到18名。学校取得了对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授予硕士学位的资格,并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之一。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科研水平逐渐提高,创新能力和临床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100%。1999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评为“全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管理先进单位”。
, http://www.100md.com
    7.发挥中医药优势,办好留学生教育。学校是较早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中医院校之一,至今已招收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开办了面向世界各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了700多名中医药人才,是湖北省培养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校际交流与合作,把校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拓宽留学生招收渠道和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加快了开放办学的步伐,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高校和医院联合办学或联合办医,并与韩国大田大学、英国普次茅斯大学药学院、美国德克萨斯州东方针灸中医药学院、美国针灸中医药研究院等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通了对德国的远程诊疗系统,在香港开设了中医医院。聘请了数十位外国专家来校执教或讲学,并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访问、进修。

    8.加强校园建设,改善育人环境。学校现有校区的历史已逾百年,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之一——文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始建于此。由于年代久,变迁大,危房旧楼较多,加之维修困难,校园环境一直难以令人满意。1999年以来,学校投入近千万元对校区进行了综合治理,通过网管改造、道路整修、绿化美化、危房拆除,尤其是对有异域风格的建筑进行的“整旧如旧”修葺,彻底改变了校园面貌,使育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1999~2000年度学校获“武汉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并被批准为省级文明单位。
, 百拇医药
    校园占地面积小,发展空间不足,是近几年制约中医学院进一步跃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自2000年以来,学校就开始努力寻求向外拓展、另建新址的校园建设之路。2002年7月,湖北省正式批准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立项,武汉市批准学校征用土地1716亩用于新校区建设。目前,新校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2003年初破土动工,力争下半年新生入驻新校区。

    9.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在教育厅、团省委举办的知识比赛、科技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中,学校都有突出表现,学生团体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8次,学生个人获得“学生科研创新奖”等省级以上奖励65人次,另有4人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到2002年,学校连续五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组织单位”光荣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 百拇医药
    未来篇

    学校近几年来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广大师生员工上下一心、开拓进取的坚定信念,把湖北中医学院的美好前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1.发展目标。力争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为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干,多个相关学科协调发展,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多科性中医药大学。

    2.两校合并,组建中医药大学。2002年1月16日,湖北省政府正式发文,将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北中医学院合并,组建“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定位为省属骨干大学,其建设和发展列入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计划。

    3.办学规模、层次和水平。2005年,学校办学规模达8000人,其中本科生6200人、研究生800人、留学生200人、专科生800人。拥有4个以上学科门类,15个本科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馆藏图书104万册。
, 百拇医药
    2010年,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以上在校生达到12000人,其中本科生9700人、研究生2000人、留学生300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8000万元,馆藏图书130万册。拥有20个本科专业,中医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

    4.新建校区。2005年,一个占地1716亩,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先进,中医药文化特征明显,具有近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特色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式新校区投入使用。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校师生员工一定能努力发扬“勤奋求实

    、发掘创新”的优良传统,为实现湖北中医学院的美好蓝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再铸辉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