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238348
骨伤科疾病专辑(2003.01.09)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8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

    尹锐峰等观察了利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在用西医治疗时,连硬外膜麻醉,侧卧位,跟骨外侧切口入路,显露跟骨外侧面,直视下检查骨折情况,明确骨折移位情况及跟距关节损伤情况,可以看到关节面骨片下陷,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外侧关节囊完全撕裂。用骨膜剥离子,撬开骨折线,尽可能恢复跟骨正常形态,保持关节面平整,根据骨缺损的大小取髂骨修整后植入。挤压跟骨两侧,以恢复跟骨的宽度,然后用AO重建钢板塑形后固定,如果骨折粉碎较甚,需要附加螺钉固定。放置引流,缝合伤口,24小时后拔除引流,2日后开始活动踝关节,8~12周后开始下地负重锻炼。在用中医治疗时,早期用大七厘散口服。手术以后,用伤科接骨丹、健步虎潜丸、六味地黄丸。伤口拆线后用海桐皮汤外洗。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优:足外型正常、踝关节活动正常、行走无疼痛、Bohler角正常者。良:足外型正常、踝关节活动正常、行走有疼痛、Bohler角正常者。差:足外型正常、踝关节活动正常、行走疼痛明显、Bohler角小于25°者。本组共治疗了20例,其中优11例,良7例,差2例,总有效率达90%。据此认为,利用以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 http://www.100md.com
    详见《国医论坛》2002年第17卷第3期第38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

    朱继武观察了中西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所采用的诊断标准如下:有外伤史,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行手术治疗,患者仰卧位,连硬外膜麻醉,开放性损伤,先清创然后尽量Ⅰ期闭合伤口,如不能闭合伤口则需要周围覆盖软组织防止骨质外露,将患者置入手术台上,在C臂X线机监视下作小腿牵引,选用两枚Ender钉,备扩孔器。一枚从内侧打入,另一枚从外侧打入,在膝关节平面向胫骨结节方向作斜形的内侧和外侧切口,分离软组织,显露胫骨近端干骺部,用6mm钻头在胫骨近端内侧和外侧钻孔,用扩孔器将孔扩大,一枚髓内钉放置在小腿前面,近端平钻孔平面,远端应正好在胫骨远侧关节面之上。根据骨折的移位以决定打入第1枚钉。从外侧打入第2枚髓内钉,并推向骨折部,使其尖端向外侧,达到胫骨远端近侧1cm处。骨折伴有轻度皮质粉碎或粉碎骨折波及皮质周径1/3以上者,应将髓内钉的凸面引向粉碎的一侧,以减少或中和骨折部位的弯曲倾向。经C臂机观察,证实复位和髓内钉的位置后,缝合伤口,术后患肢置布郎氏架上,用消炎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两组均采用常规功能锻炼,中药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早期用桃红四物汤,中期用接骨续筋汤,后期用健步虎潜丸及六味地黄丸。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治愈: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压痛、叩痛,伤肢无明显短缩,骨折成角小于5°,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15°以内,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以内。好转: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模糊,伤肢短缩小于2cm,成角小于15°,膝关节活动受限在30~45°以内,踝关节屈伸受限在10~15°以内。未愈:骨折对位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cm以上,膝关节活动受限在45°以上,踝关节屈伸受限在15°以上。本组共治疗了42例,其中治愈37例,好转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达95.24%;对照组共治疗了32例,其中治愈20例,好转7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达84.38%。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据此认为,以上中西结合疗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详见《湖南中医药导报》杂志2002年8卷第4期第191~192页

    综合治疗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

    董泽顺等观察了综合治疗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分为两组,均用理疗、练功疗法或手术松解术。理疗:采用急慢性组织损伤药物导入治疗仪进行局部理疗。练功疗法:施行点穴、按摩、拿捏、屈伸等手法,帮助患者进行患部关节功能锻炼,每日2~3次,患者在指导下进行练功疗法。手术松解术:部分软组织粘连较甚的患者,另采用手法或微针刀松解术。本组并用中药熏洗疗法及针灸、水针疗法。中药熏洗用基本方,其药物组成如下:红花15g,苏木15g,没药15g,泽兰20g,海桐皮20g,松节20g,八角枫20g,丝瓜络20g,伸筋草20g。在治疗中随症加减:关节红肿较甚、伴灼热者加大黄、黄柏、连翘;关节局部冷痛较甚者加生川乌、生草乌、川椒或桂枝、细辛;局部麻木酸胀者加艾叶、威灵仙、白酒;伤肢痿软无力,筋肉萎缩者加千年健、骨碎补、川续断;上肢加桑枝、姜黄;下肢加牛膝、独活。用法:水煎后熏洗患处关节,每次30分钟,每日3次。关节红肿较甚者,用药液冷或敷洗。针刺取穴:用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关节冷痛、酸麻者用温针或加用灸法,水针药物采用当归注射液、红花当归川芎注射液等。所用疗效标准如下:治愈:关节肿痛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关节肿痛消失,功能活动明显改善。有效:关节肿痛减轻,功能活动改善。无效:关节仍肿痛,功能活动无改善。本组共治疗了60例,其中治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共治疗了60例,其中治愈28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86.7%。本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治疗后关节肿胀、疼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据此认为,上述综合治疗法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用其治疗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详见《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年8卷第4期第194~195页

    胫后肌腱、腓骨短肌腱移位加中药外洗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王志坚观察了胫后肌腱、腓骨短肌腱移位加中药外洗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具体治疗方法如下:用连硬膜外麻醉。沿跟腱的内外侧分别作两纵形切口。切开皮肤及腱周组织,暴露跟腱断端,切去断端间的疤痕组织,形成新的断面。分别在足的舟骨粗隆部及第五蹠骨基底部纵形切开,分别暴露胫后肌腱与腓骨短肌腱的止点。切断两肌腱的止点。分别打开小腿的内外侧肌间隔,抽出胫后肌腱与腓骨短肌腱。然后在跟腱的近断端距断面1.5cm处横形打一洞。在跟腱与跟骨的止点稍前方用斯氏针把跟骨横穿一孔,分别把胫后肌腱与腓骨短肌腱从跟腱近断端的孔内交叉后,胫后肌腱从跟骨孔的外侧进入,从内侧出来;腓骨短肌腱从跟骨的内侧孔进入,从外侧孔出来。拉紧两肌腱使跟腱断端极力靠近,在足跖屈30°、膝略屈位,把两肌腱分别缝合在跟腱近断端的两侧,跟腱断端用丝线稍稍缝几针。冲洗切口逐层缝合各切口。用短腿石膏固定足于跖屈30°位4周,然后下地慢慢练习行走。并用舒筋汤,其药物组成如下:当归20g,川大黄20g,伸筋草15g,细辛10g,木瓜15g,活血藤30g,海藻20g,威灵仙20g。将该方水煎后,加醋和盐,先熏后泡足,每日3次,每次30分钟。本组共治疗了42例,其中优35例,良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随访未发现足部畸形。据此认为,以上胫后肌腱、腓骨短肌腱移位加中药外洗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年8卷第4期第198页

    七味消毒饮预防骨科术后感染的疗效观察

    王海鸥观察了七味消毒饮预防骨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术后用七味消毒饮,其药物组成如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水蜡烛、血见愁。用法:每次20ml,每日3次服。对照组术后用先锋霉素5号1.0~2.0g加5%葡萄糖氯化钠液250ml静滴,每日2次,连用5日。所用疗效标准如下:浅表感染:切口红肿热痛渗出明显;深部感染:切口红肿热痛明显,有脓液流出。本组共治疗了51例,切口无感染44例,浅表感染6例,深部感染1例,感染率13.7%;对照组共治疗了32例,切口无感染19例,浅表感染10例,深部感染3例,感染率40.6%。本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本组术后第1天平均体温、外周白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据此认为,七味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解热、止血的作用,用其预防骨科术后感染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详见《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年8卷第4期第187页

    TDP照射下药物透析治疗骨关节炎

    王玉明等观察了TDP照射下药物透析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为:有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史,活动障碍,天气变化时加重;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等骨关节退行性改变;血沉、抗O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基本方,其药物组成如下:川乌、草乌、川芎、威灵仙、三棱、莪术、红花、川断等。取药液适量,用纱布3~4层叠成方形,浸透药液敷于患处。如颈椎病可敷于大椎、风府、风池穴等处;腰痛可敷于命门、肾俞、夹肾穴等处;膝痛可敷于膝眼、鹤顶、阳陵泉穴等处;足跟痛可敷于大钟、仆参穴等处。然后用TDP照射40~50分钟,中间再浸药液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对照组单纯用TDP照射患处40~50分钟。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治愈:症状消失,骨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能胜任正常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者。好转:症状减轻,骨关节活动功能好转,生活自理,关节活动时疼痛减轻者。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者。本组共治疗了100例,其中治愈65例,好转22例,无效13例;对照组共治疗了50例,其中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16例。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发现,本组44例中复发8例,复发率为18.2%;对照组11例中复发8例,复发率为72.7%。本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据此认为,中药具有祛风活血祛瘀、通经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TDP照射下药物透析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详见《国医论坛》杂志2002年第17卷第3期第28页

    消肿止痛散治疗运动性关节损伤

    陈景等观察了消肿止痛散治疗运动性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分为两组。本组用消肿止痛散,其药物组成如下:一点血20g,散雪莲30g,一口钟20g,乌头20g,岩泽兰20g,马钱子8g,血三七25g,赤芍30g,血见愁20g,打不死25g,冰片10g,枯矾10g,山栀20g,地雷20g,红花20g,牛膝25g。用法:将药粉适量调成稀糊状,均匀地涂在纱布上,贴敷在患处,绷带固定,2日换药1次,10日为1疗程。对照组用伤湿涂膜,外涂患处,每日3次。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临床治愈:关节肿痛消失,活动自如,X片正常。有效:关节肿痛减轻,活动不便。无效:关节肿痛无变化,X片异常。本组共治疗了82例,其中治愈7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78%;对照组共治疗了40例,其中治愈2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85%。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据此认为,消肿止痛散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用其治疗运动性关节损伤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详见《湖南中医药导报》杂志2002年8卷第4期第197页。

    “M”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金林中等观察了M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具体治疗方法如下:硬膜外麻醉,取髌骨下缘弧形切口,显露髌骨上下极,直视下解剖整复骨折,确定髌骨关节面平整后,大布巾钳暂时固定,屈膝10°位下,在髌骨上极选择两个合适的进针点,用直径2mm克氏针经手摇钻平行向下钻入两骨孔,进针方向尽量靠近髌骨后缘,以免形成张力时髌软骨面张开。两针间距与两臂间相符。必要时可先将长臂穿入第一骨孔,以长臂为旋转轴调整内置器,确定第2骨孔的进针位置及方向,钻孔完成后,可将内置器沿骨孔置入,以O点紧贴髌骨上极骨面为宜,再次检查髌软骨面,见位置满意后,用一根长18号钢丝以AO、DO方向作人字形捆扎,钢丝尾部在O点处扭紧打结。对难以固定牢固的粉碎性骨折,再以A、B、C、D四点紧贴骨面作方形捆扎,在O点最近处打结,在下极钢针穿出约5mm处剪除针尾,缝合髌前组织及扩张部,在手术台上屈膝90°,检查固定效果。术后免除外固定,术后2日开始主动伸屈膝关节,并逐日增加抬举患肢活动量,1周后强化伸屈锻炼,2周后下地行走。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优: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无肌萎缩,行走自如,屈伸及下跪无困难。良: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无疼痛,行走自如,下跪稍差。可:骨折愈合,有肌萎缩,屈膝90°,平地行走无跛行,屈伸及下跪稍差。本组共治疗了21例,随访6月~2年,优16例,良5例。据此认为,用“M”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满意。
, http://www.100md.com
    详见《湖南中医药导报》杂志2002年8卷第4期第196页。

    过伸屈腕握顶法治疗陈旧性月骨前脱位

    李远文观察了过伸屈腕握顶法治疗陈旧性月骨前脱位的临床疗效。具体治疗方法如下:臂丛麻醉后,腕部皮肤消毒,用16号针头从腕背向月骨臼窝穿刺,到达臼窝后更换另一枚已磨平针尖的16号针头,在月骨臼窝内进行钝性分离,使陈旧性积血和增生物破碎。用50ml注射器抽吸,反复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大部分积血和增生物吸出为止。针眼敷无菌方纱。拇指尖按住脱出的月骨,采用分筋手法,细心剥离月骨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术者一手握住腕部,手掌大鱼际顶住脱出的月骨;另一手握住四手指,在持续牵引同时伸屈腕数次;最后使腕过度背屈,握住手腕的手四指和大鱼际用力一握,同时配合掌屈,即可复位。复位后用石膏托将腕关节制动于掌屈45°位,2周后改成中立位再制动2周。制动期间,手指经常做功能锻炼,服用扩张血管药。本组共治疗了26例,均满意复位。1年后复查21例,6例骨坏死,15例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据此认为,以上过伸屈腕握顶法治疗陈旧性月骨前脱位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中国骨伤》杂志2002年15卷第5期第262页

    伸直位整复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鲍树仁观察了伸直位整复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如下:复位方法:患肢手掌朝下,一助手握住腕部,另一助手牵拉第5指作对抗牵引,术者以双手抱握住患手,两拇指重叠抵住第5掌骨头的掌侧,其余四指在背侧用两食指叠压在骨折近段背侧,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向对侧推按,如果骨折有尺侧移位或成角,复位时用力的方向应作适当调整。复位时感到有骨折复位声或支撑感消失,突起的部位平复,表示骨折已经复位。若骨折的时间已超过2周,则在牵引的同时旋转摇摆骨折远段,使已经初步粘连的骨折重新断开,再施用以上复位手法,复位后做握拳检查,第5指握拳时纵轴线应指向舟骨结节处。固定方法:用薄草板纸,折叠3~4层,剪成长方形,纸板的顺纹和骨折的纵轴方向一致,将其稍微浸湿后弯成U型,纸板夹板的大小因人而宜。夹板内垫薄棉,准备两个棉压垫,维持牵引下,在第5掌骨头掌侧及骨折近端背侧各放置一个压垫,用胶布固定,在以绷带包扎两层后放置硬纸夹板包扎紧。纸夹板的近端靠近掌骨基底部位,远端靠近第1指间关节,硬纸板夹的弯曲部分在手的掌背侧至第3、4掌骨间即可,即日起未固定的各掌指、指间关节做主动伸屈运动,4周后X线片如果显示骨痂生长良好,可拆除固定物,进行功能锻炼。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复位满意者:成角移位不超过5°。复位尚可者:移位成角不超过10°。本组共治疗了30例,解剖复位24例,复位满意者4例,复位尚可者2例;功能完全恢复28例,功能恢复不完全2例。据此认为,用以上伸直位整复固定法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详见《中国骨伤》2002年15卷第5期第293页,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