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特别报道
编号:10184744
人类疫病史上的八大难关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59期
     人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时不在同棘手的传染性疾病进行着英勇顽强的斗争,尽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人类从来都没有屈服过,而且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最终的胜利者都是人类。回顾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人类之所以能够战胜凶残的疾病,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大的趋势,随着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微生物密切相关,微生物是简单的生命形态,在人类出现之前就生存在地球上。大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但是,也有不少微生物会引起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一次流行病大暴发发生在公元前430年~427年,当时雅典军队的1/4人员惨遭病魔洗礼。公元165年~180年和公元211年~266年,两次传染病大袭击使罗马帝国迅速衰落。

    一、鼠疫

    鼠疫(plague),又称黑死病,号称世界头号烈性传染病。据史书记载,中世纪暴发的几乎毁掉欧洲1/4人口的鼠疫是通过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跳蚤传染的。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的流行,1347年~1352年之间,一种被称为“鼠疫”的流行病开始席卷欧洲,导致2500人丧生。在随后的300年间,鼠疫在欧洲呈周期性暴发。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才平息。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更加重了鼠疫神秘、恐怖的色彩。许多无辜者被指控为鼠疫的传播者而被恐惧的民众当众处死。
, http://www.100md.com
    直到19世纪后期细菌学创立后鼠疫的病原和传播途径才逐渐明朗。1894年,法国细菌学家耶尔森在香港调查鼠疫时发现其病原体是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后来被命名为“耶尔森氏杆菌”。1898年,另一位法国人西蒙确定了鼠疫的传播途径是跳蚤把病菌从老鼠身上传播给人。我国1910年发生于东三省的鼠疫大流行从1910年9月下旬开始,到1911年4月历时7个月才平息。据资料记载,这次鼠疫的发生最初是由一个农民打死了一只病旱獭,并就地剥皮而食。回到客栈后即出现头昏、咯血等症状,不久就死了,接着又有很多人出现类似症状并陆续死亡,猎手们知道这是要命的瘟疫开始传播了,于是奔走相告,四散奔逃。该病由内蒙古东部的满洲里起,迅速蔓延到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沈阳及河北、山东等地,涉及6省83个县市,死亡人数达60468人。这次鼠疫大流行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鼠疫大流行。而这血的教训也提醒大家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传染病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中叶,抗生素的发明使鼠疫成为相对容易治疗的疾病。而且,从18世纪前后开始,欧洲各国积极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已使鼠疫在欧洲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全世界鼠疫的发生率已经非常低,每年仅有20~30起鼠疫病例,该病已经成为比较罕见的病种。
, 百拇医药
    二、天花

    天花(variola)是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中世纪天花大流行,当时居民死于天花者占全民死亡总数的10%。16世纪~18世纪,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病的人数为50万人,亚洲达80万人。有人估计,仅18世纪全球就有1.5亿人死于天花。我国清朝年间福建等地流行天花,病死率超过50%。而世界范围内在天花肆虐的流行中,几个原有数百万人口的主要印第安部落迅速减少到只剩下数千人或完全灭绝。在与殖民者接触之前,美洲原住居民大约有近3000万人口,而到16世纪末,这些人中只剩下100万人幸免于难。

    自古以来,人类为了战胜天花这个凶险的敌人始终做着不懈的努力。宋真宗时代,峨嵋山一位神医为丞相王旦之子种鼻痘见效,此后该法流传于世。这种“人痘接种法”后来传入朝鲜、日本、俄国、土耳其、法国和英国等地。

    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经过一番深入研究,完善了“牛痘接种法”,此后,牛痘接种代替了人痘接种,全世界的人民都得益于这种接种方法,使天花的发病率直线下降。18世纪末,在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同时为琴纳树立了塑像,巴黎的塑像下刻着这样的颂词“向母亲、孩子、人民的恩人致敬”。
, 百拇医药
    1959年,世界卫生大会要求各国普遍进行牛痘接种。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7年又制定了国际消灭天花的规划。1977年10月26日在索马里的梅尔镇发生了世界历史上最后1例天花,天花的难题被人类攻克了。1979年10月26日,WHO郑重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这个当日令人谈虎色变的天花病毒,曾是无药可医,但却已成为人类彻底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历史上杀死人最多的“瘟疫”,几乎人人都得过流行性感冒。从医学的角度而言,疾病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会经常出现。自20世纪以来,流行性感冒已有5次世界性大流行,分别发生于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其中以1918年~1919年在欧洲暴发的“西班牙流感”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波及世界许多地区,因感染流行性感冒约4000万人死于非命。尽管这场流感在美国被称为“西班牙女士”,但是他似乎首先起源于美国,并有可能是从猪身上传播给人类的。在1918年,近1/4的美国人得过流感,导致50多万人死亡,几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轻人。平时流行性感冒虽然没有这样致命,但是平均每年在美国也导致110000余人住院,死亡34000人。20世纪30年代流感疫苗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率为70%~90%,这使流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今流感已经不像当初那样猖獗和可怕,单纯死于流感者非常罕见。
, 百拇医药
    四、疟疾

    疟疾(malaria)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我国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关于疟疾的记载,民间俗称打摆子、冷热病、虐子、赶老犍等。据考证,三国时诸葛亮出兵西南遇到的“瘴气”就是疟疾。据193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疟疾病例数占19种传染病总人数的50.2%,位居各种传染病的首位。

    疟疾的英文名为“malaria”,来自意大利语,其原意是“鬼气”。直到19世纪,欧洲人还认为疟疾是由恶劣的气候造成的。

    人类患疟疾可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该病是由寄生虫感染造成的。其流行曾波及世界103个国家,全球有2.5亿人曾患疟疾,每年全球有100万~300万人死于疟疾。我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已有对疟疾的描述。

    1880年,法国科学家拉夫伦用显微镜找到了疟原虫。1898年英国科学家罗纳德·罗斯发现疟疾是由特定的蚊虫传染给人类的。由于这两位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它们分别于1902年和1907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 http://www.100md.com
    现在,治疗疟疾已有特定的药物。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化学家在天然奎宁(quinine)的基础上研究出一些抗疟疾药。1994年,人工合成奎宁问世。我国研究发现的青蒿素(artemisinin)及其衍生物蒿甲醚(artemether)、青蒿琥酯钠(artesunate)、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misinin)等用于治疗疟疾已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北美、欧洲和前苏联疟疾已被消灭。

    五、结核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 diseases)也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古代称其为“痨病”。东汉张仲景在他的《金匮要略》中就有“虚痨”和“马刀挟瘿”的阐述,目前的研究认为,前者是指肺结核,后者是指腋下及颈淋巴结核。

    欧洲医学家称结核病为“消耗病”,和“虚痨”有相同的含义。我国晋代葛洪的《肘后方》记载,这种病能够“传至旁人,乃至灭门”,可见其传染性和危害性之大。
, http://www.100md.com
    2000多年来,关于结核病的发病原因曾经数次修改。最早人们不了解科学时以为是鬼神的惩罚,以后有“自然发生”和毒素侵袭理论。明朝时人们认为结核病的病原是“虫”,这虽然是猜想,但已涉及到生物病原体了,是一个不小的进步。1882年,德国医师科赫发现了结核菌,这是对医学的一大贡献,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1905年的诺贝尔奖。

    1921年,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脱颖而出。1944年,美国医学家发明了链霉素(streptomycin),此后科学家相继发明了异烟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乙胺丁醇(ethambutol)、对氨基水杨酸钠(sodium

    para-aminosalicylate)、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卡那霉素(kanamycin)等药物,使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大为提高。

    六、埃博拉
, 百拇医药
    埃博拉(Ebola)是由猴子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传染给人类的。1967年8月,德国马尔堡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病,类似症状相继出现在法兰克福和贝尔格莱德的实验室人员中。据调查,这三个实验室都曾经用过来自乌干达的猴子,主要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的研究。3个月后,德国科学家才找到罪魁祸首——乌干达猴子身上携带的埃博拉病毒。1976年,埃博拉病毒的一个近亲在刚果又掀起一阵祸事,造成280人死亡。据WHO统计,全世界感染这种疾病的有1500多人,其中1000多人已经死亡,病死率颇高。同时,由于新的医疗技术、新疗法的应用,目前彻底切断了该病的传播途径,埃博拉病毒已得到有效的控制。该病毒的相关研究尚在进行当中。

    七、艾滋病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于其传播迅速和病死率极高,有“20世纪瘟疫”和“超级癌症”之称。
, 百拇医药
    1981年,在美国纽约、洛杉矶和三藩市相继发现一批肺孢子虫性肺炎病例,统计发现这几例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以后肺孢子虫性肺炎又发现于血友病患者、被输血者和静脉药瘾者中,有关人士开始怀疑这类患者的免疫缺陷状态是由一种传染因子所引起。1983年法国Montagnier首先从AIDS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病毒,1986年,国际统一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自1981年AIDS被发现以来,本病遍及五大洲,发病数迅速上升。以美国为例,1981年~1987年共报告病例50000余例,1987年~1991年报告病例100000余例。据WHO统计1994年6月底全世界AIDS病例数已达到985119例,比1993年同期增加87%。目前,全球HIV感染者已达3300万人,死亡1400万人。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以来,目前全国已报告HIV感染者11170例。

    目前,加强宣传教育,让预防AIDS的知识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去,消除人们对AIDS不必要的恐慌,使人们能够自觉预防疾病和控制传染源,在高危人群中普查HIV是主要的预防和监测手段。美国政府则鼓励个人主动向检测中心递交血液样本,掌握感染的情况。对于该病的控制,除有效控制传染源外,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染群也是很重要的。1997年,齐多夫定(zidorudine)问世并被应用到临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鸡尾酒疗法的应用也得到临床和科研的普遍认可。目前该病的药物组合方案可分为3类:①基于蛋白酶抑制剂的鸡尾酒疗法:1个蛋白酶抑制剂联合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②基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鸡尾酒疗法:1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③3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鸡尾酒疗法。针对该病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是疫苗。这些措施使得该病得到逐步的控制。
, 百拇医药
    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IAP),WHO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r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新加坡的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的共13个实验室的科学家2003年4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上一致认定了变异冠状病毒(cornavirus)为此次IAP发病的病原体。变异的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可能多达12种以上,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世界各个地区的SARS疫情会有轻重的不同。

    WHO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说,在SARS防治中的全球合作研究还要继续。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都在着手研究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方法。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通力合作,在完成SARS病毒全基因测序基础上又研制出诊断SARS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我们相信,一种专门克制SARS的疫苗可望研制成功。我们应当了解,只有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提高科学防病的观念,我们才能战胜和制服疫魔。

    SARS的出现,确实让一些人产生了恐慌,而在科学和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对这种传染病人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些预防和治疗SARS的经验,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赢这场战役。

    综观传染病的历史,医学工作者们对它们的病因、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预防、诊断、治疗等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深入了解,争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相信目前的“非典”之役他们也能打一个漂亮仗。, 百拇医药(任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