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饮水与健康
编号:10248406
专家提醒:过量饮水易发“水中毒”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8期
     天热出汗易口渴,美容减肥多喝水。在一般人印象里,多喝水是好事,但专家提醒,过量饮水可导致“水中毒”。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的少女小张,对自己的丰满身材很不满意。日前,她听说多喝水既减肥又美容,所以近一周来,她几乎每小时喝500至600毫升水,且很少吃粮食。9日下午,小张出现头痛、呕吐症状,她自以为是中了暑,就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和血液化验,发现张某的病根是过量饮水,患了“脱水低钠症”,专家戏称其为“水中毒”。

    大量出汗后又大量补水更易导致水中毒。有些人在夏天干渴得难受时,或在运动、劳动出汗之后,一口气来个牛饮,觉得很痛快、很解渴,岂不知这是错误的饮水方法。因为人在劳动、运动之后或者经历过酷热煎熬,身体出了很多汗,这不仅丢失了水分,同时也丢失了不少盐分。如果一次大量喝进白开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排出体外,随着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结果血液中的盐分就减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这时人就会觉得头晕、眼花、口渴,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
, 百拇医药
    专家介绍,人在大量出汗后感到口渴,并不完全是体内缺水,而是唾液量少而稠,嘴里发粘,咽喉干燥引起的感觉。这时喝水应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然后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后,再喝一些,这样分几次喝,就不会因"水中毒"而损害健康了。他们说,劳动或运动出汗后,若能及时补充点淡盐水,就更好了。(嵇哲)

    心血管疾病

    加减补阳还五汤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乏力

    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的倾向。对该病,除了西医治疗之外,用中医药改善患者康复期的临床症状也备受关注。

    据悉,沈阳市中医研究所的杜玉竹医师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了20例患者,其目的是观察该方剂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乏力的作用。她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药物组成为黄芪、当归、川芎等。在治疗中随症加减。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同时口服鲁南欣康20mg,每天1次。洛丁新10mg,每天1次。经治疗后,20例中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85%。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乏力,其病位在心,且与心、脾、肝、肺、肾诸脏的盛衰有关。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机一般均以心阳不振,或心阳虚衰,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血脉瘀阻、心失所养。而心肌梗死后阳气大衰,元气不足,则在康复期出现气短、乏力的症状。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益气活血,以气运血,气血互用,气足血活,元气复来,从而改善其症状。此外,本方水煎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明显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可有效解决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因乏力、气短而影响运动锻炼等临床问题。此为杜玉竹医师的临证体会,刊于《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7卷第9期之中。

    简化太极拳运动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心力衰竭在通常情况下是心功能失代偿早期的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尚不明显,但在心功能检查时已出现心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研究发现,心功能不全的早期采用非药物疗法治疗可使心功能恢复(如可通过运动疗法控制疾病的进程并改善心功能),并已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采用简化太极拳运动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报道却很少。
, 百拇医药
    据此,沈阳市中医院内三科的魏棣医师等探讨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治疗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可能性。他们将7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4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左室射血分数为观测指标。运动组患者进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运动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3个月后的心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心脏射血分数,试验组(53.8±4.68)比对照组(45.20±2.38)有显著提高(t=5.5036,P< 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魏棣医师等认为,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左右交替平衡的运动方式,其特点是虚实分明,刚柔相济,举动非常轻灵,用意而不用力,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这样可以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从而改善肺瘀血。同时习拳时要求心气平和,用意念引导动作,处处舒缓圆活,使全身肌肉放松,周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压力及心肌耗氧量,达到了改善心功能的目的。以上运动组患者的心功能耐缺氧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用药种类及数量也比对照组少,说明太极拳运动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确切的心功能改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第7卷第9期中刊登了他们做此临床观察的原文。
, 百拇医药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学无原发性高血压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眩晕、头痛等病的范畴。中医学多从虚、实两端阐述其发病机制,归纳起来主要有风、火、痰、虚四个方面。

    据悉,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院的陈康远医师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7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时,他均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其方由熟地黄、泽泻、茯苓等组成,在治疗时随症加减。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30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不用其他降压药或影响血压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每周测1次血压,均在上午10时测右上肢坐位血压,记入观察表中。经治疗后,377例中显效113例,有效245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95.0%。他发现,不同原发性高血压分期疗效不同,Ⅰ、Ⅱ期疗效相近(P>0.05),Ⅲ期疗效较Ⅰ、Ⅱ期差(P<0.05),这说明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合并症者疗效较好,合并症越多,疗效越差。他同时发现,六味地黄汤加味对不同症型的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也不一样,肝阳上亢型与肝肾不足型疗效相近(P>0.05),阴阳两虚型疗效较肝阳上亢型、肝肾不足型差(P<0.05)。
, http://www.100md.com
    据陈康远医师临床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多为正气已虚、肾精不足的中老年人,故他在治疗上抓住肾虚这一主要矛盾,以补肾为主辨证治疗,常常收到满意的疗效。六味地黄汤(丸)原为补肾阴之方,加味后即成滋肾平肝之方,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加减变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颇佳。《新中医》2003年第5期中刊有陈医师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的更为详细的记载。

    天麻地黄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灵枢·海论》有“髓海不足,脑则转而鸣,胫痠眩冒”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该病发病与肾亏于下,肝亢于上有密切关系。厦门市第二医院叶妙琛、吴佳茵认为天麻地黄汤是功能较为全面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煎剂,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不仅能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减少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用天麻地黄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是以天麻平肝潜阳,熟地黄滋肾养阴为主药,以钩藤、全蝎辅助天麻平肝熄风,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佐熟地黄以滋肾养阴。药物组成:天麻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钩藤15g,山药15g,葛根15g,全蝎3g,甘草3g。用法:日1剂水煎服。8周为1疗程。临床结果证实:降压疗效:在收治的31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32%;改善临床症状疗效:31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55%。天麻地黄汤配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疗效满意。详见《新中医》2003年35卷3期39~40页
, http://www.100md.com
    中药鹿角霜助阳益气通脉治疗心绞痛

    当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发心绞痛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尽管在术后给予各种西药治疗,但效果仍不令人满意。

    据悉,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的王兴臣医师等人利用大剂量鹿角霜对该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尽显了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他们在临床治疗了一例76岁的该症患者,该患者术后1个月心绞痛即复发,在应用各种西药如硝酸甘油、倍他乐克及复方丹参滴丸后仍不能控制发作,其症状严重,在就诊时心前区憋闷疼痛每日复发。给予中药治疗,所用处方有鹿角霜、仙鹤草、桑寄生、肉桂、黄连、淫羊霍等9味,其中鹿角霜量大至20g之多。让患者停用其他药物,先后酌情用生杜仲、太子参各10g、怀牛膝15g。持续用药2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户内活动恢复正常;后户外活动时虽心前区疼痛发作2次,但较轻,未用硝酸甘油即自行缓解。

    鹿角霜乃鹿角熬胶后的残渣,性味寒、涩、温,功似鹿角而补阳力弱兼有收涩作用。以上患者证属心阳不振、心气涣散、心脉痹阻,上方以鹿角霜为主药壮心阳、益心气、敛心液、通心脉,起到了提高心率、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以上案例说明,利用大剂量鹿角霜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发心绞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2003年第5期《中医杂志》对此有所记述。
, 百拇医药
    辨治七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的王少旭等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运用基本治法,注重整体协调,辨证选用药物,可以取得对该病症的疗效,并自行归纳为七法,现具体介绍如下;(1)温阳益气利水法: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气虚阳衰,水血瘀滞,因此温阳益气利水法是基本治法,风心心衰尤其如此,药物组成为:人参、生黄芪、附子、茯苓、桂枝、白术,其中附子用量5~10g,即可取效,恶寒水肿明显,舌胖大,苔水滑者可用20~30g,此时应先煎1小时为宜。(2)滋养阴液法:是辅助之治法,心衰证见心阴亏耗者应用。同时由于温阳药,利水药,活血药的应用,以及病变过程中阳损及阴或素体阴亏均可导致气阴两亏或阴津亏耗的变证,药物组成为:人参(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玉竹。据临床观察应用生脉散原方强心效果比拆方择药明显。特别是心衰病人多有消化道症状,作为辅助之法,药物多滋腻难化碍胃,故用量不宜过大。(3)泻肺利水法:是基本法,是心衰以肺经症状为主者的必用之法,药物组成为:葶苈子、车前子、防己、泽泻,其中葶苈子有明显的强心作用,故有强调用其大剂量取效的报道;但笔者临床观察20g即见呕吐、恶心、嘈杂、甚或上腹疼等症状时有出现,故认为治疗时应注重综合调理,灵活掌握葶苈子的用量,协同它法而取效。(4)活血化瘀法:亦是辅助疗法,药物组成为:丹参、红花、苏木、赤芍,能增强温阳利水药的利水作用。若心衰、积聚显著,破血药亦不可选用,因其易致胃肠道反应,且易耗伤宗气。(5)疏表解毒法:适时应用的辅助治法,外邪可诱发心衰,而心衰时阳气虚弱不能固表,二者相因致病。更因瘀血、痰浊郁而化热,证见咳喘、痰多、胸闷胀满,一般遵祛痰利气,强调温化,临床适时应用疏表解毒法,药用重楼、金银花、黄芩、鱼腥草、防风、薄荷,常能使肺经症状迅速缓解,较温化法效优。(6)心胃同治法:胃经症状常见如心下痞满、积聚、纳呆、恶心、不思饮食,这是心与胃络相通的原因,虽然基本治法中生黄芪可以补益脾胃之气,苓术可以化湿,但顾护胃气尤为重要,方中可以加入醒脾开胃降逆之陈皮、砂仁、半夏之类。若长期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可先审证,以调理脾胃为主要治则而组方。7.补益肾气法:适用于老年人心衰,用参、芪、桂、附、苓、泽效果不显著,辅以补益肾气之法,药物用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大云、山萸肉等,临床观察常能在服用10~15日内有效。

    详见《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2期第189页,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动物类 > 鹿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