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10248432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9期
     中医虽然没有高脂血症的病名,但很早就注意到了血脂增高现象的存在,尤其对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引起高脂血症的危害性,有着颇为丰富的认识。中医认为,饮食水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所谓“人以水谷为本”,一旦饮食失节,“饮食饥饱,生冷甜腻,聚结不散”,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失常。

    中医学认为,血脂增高现象的发生,主要与痰浊形成,阻滞经脉,或血瘀不行、脉络受阻有关。而痰浊、瘀血的形成和发展,又与脾、肾、肝、心等脏的功能失调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例如,肾阴虚可导致肝火旺、肝阳上亢,而肝火煎炼津液可形成痰热胶结的病理;又如肝气郁滞,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水湿不能正常运行,从而聚湿生痰;又如嗜食肥甘或醇酒乳酪,会使脾运不健,内生痰浊郁热,以上均可形成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颇为复杂,其与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肥胖病、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针对不同脏腑功能失调的机理,以及痰浊或瘀血的存在,而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临床较多见的证型,大致有如下几类:

    一、肝肾阴虚型:多见于年老体弱的高脂血症患者,表现为腰酸腿软,耳鸣眼花,倦怠乏力,舌红苔薄,脉沉细等。治用滋阴补肾法,方用清脂汤(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桑寄生、熟地黄、泽泻、麦冬各15g)。

    二、脾虚痰浊型:血脂增高伴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痰多,大便偏溏,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和胃、祛痰化湿,方用温胆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竹茹、胆星、杏仁各10g,白金丸10g(包煎)。

    三、肝郁化火型:血脂增高伴见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舌燥,尿黄便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弦等症。这类患者多合并高血压。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菊花、明天麻、龙胆草、蔓荆子各15g,粉丹皮、生山栀、车前子、生地黄各15g,麦门冬30g)。

    四、气滞血瘀型:可见于血脂高而有胸痛胸闷,痛处固定,多见于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者。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治宜理气活血,方用冠心Ⅱ号方(川芍、丹参、郁金、红花、生蒲黄、茺蔚子各15g)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开发出多种行之有效的中成药。如,“脂可清胶囊”降血脂具有明显作用,主要成分为葶苈子、黄岑、茵陈蒿、山楂、泽泻、大黄、木香等。服用量每次3粒,每天3次。“消补减肥片”不仅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且能明显改善症状。

    此外,中药里具有降低血脂作用的药物,如首乌、山楂、泽泻、决明子、大黄、灵芝、虎杖、三七、绿豆、银杏叶、丹参等,都可根据需要选择应用。, http://www.100md.com(施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