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中医药治疗
编号:10248452
中医药介入SARS 71例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0期
     潘俊辉 杨辉 喻清和 王峰 邱志楠(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钟淑卿 钟南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曾庆思(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国内又称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rmonia,IAP)。为提高SARS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我院中医科的专家们亲临临床一线会诊、查房,针对SARS患者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乃至多脏衰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证候辨证论治,及时调整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我院领导正确组织领导下,在呼研所专家指导下,我们在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医治疗SARS的有效方案,于2003年1月在我院应用于临床,经过前一阶段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诊治SARS对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将我院中医药介入SARS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2000年12月22日至2003年5月30日在我院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88例,对中医药介入且资料完整的7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本组研究对象均符合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粤卫办(2003)13号: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所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男30例,女41例,年龄20~7l岁,平均年龄35.5±10.1岁。其中20~30岁者23例,31~40岁者23例,41~50岁者19例,51~60岁者5例,61岁者1例,本组71例45岁以下者60例,占84.5%。

    (二)临床治疗方案:患者均按传染病进行隔离治疗。西药治疗按广东省卫生厅的工作指引进行,即早期氧疗。如达到急性肺损伤(ALl)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则及时转入ICU治疗: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适当采用抗生素治疗。中医药介入共71例,其中全程治疗36例,后期康复治疗35例。
, 百拇医药
    1.发热期

    临床表现:发热为主,体温38℃左右,头痛,或恶寒,或咳嗽少痰或呛咳无痰,周身酸痛,气短乏力,口干不欲饮,胸闷脘痞,有汗或无汗,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腻,脉数或滑数。

    分析:疫毒侵肺,湿遏热阻。瘟疫热毒之邪夹湿,自口鼻或皮毛而侵入,首先犯肺袭卫,致卫气闭郁,肺失宣降,出现发热、甚或高热,恶寒、甚或寒战,咳嗽。湿遏热阻,经脉不利而出现周身酸痛,气短乏力。

    治法:清肺解毒,凉血行气,透邪外达。

    处方:抗炎I号方:青天葵10~15g,黄芩15~30g,蒲公英20~30g,羚羊骨15~20g(先煎),苇茎10~15g,石膏30~60g(先煎),薏苡仁15~20g,法半夏6~10g,白僵蚕6~15g,桃仁6~10g,青蒿15~20g(后下),生甘草6~10g。
, http://www.100md.com
    加减:若湿邪较盛,发热较轻者,可加藿香6~10g(后下),白蔻仁6~15g,淡豆豉10~15g。若高热持续不退,伴有轻度气急喘促,舌绛红者,加天然牛黄粉1~3g,每天3次,或配服天然熊胆粉2~4g,每天3次。

    针剂: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鱼腥草注射液30~50ml,或加入穿琥宁注射液20~4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成药:天龙茶袋泡剂(我院制剂),每天3次,每次3~4包,开水泡服或投入汤剂后下;抗病毒口服液,每1~2小时口服3支,每天连服30支;片仔癀,每天1~2粒,开水化开口服;新雪丹,每天10~15小粒,每天3次口服。

    此期治疗非常关键,若治疗及时,疫邪从外而解者,属顺证,说明病情较轻;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或疫邪强盛则易传变入营血分,属逆证,病情较重,需采取截断治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 http://www.100md.com     2.喘憋期

    临床表现:胸闷气短,面赤气粗,喘憋汗出,或咳嗽频繁,或呛咳,痰黏不出,口唇紫绀;或有壮热,汗出不解,困倦乏力,心烦,口干口苦不欲饮,不思饮食;或应用激素等治疗后,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肺部阴影增多,喘促、胸闷加重。舌暗红或绛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分析:瘟疫之毒,为剽悍之邪,传变迅速,嗜肺性强,其性多热多湿。当热湿毒损伤络脉致瘀血阻络,血脉不通,可形成瘀毒。“血不行则化为水”,水湿停滞于肺,痰湿夹杂疫毒壅塞肺络,损伤肺气,故而出现胸闷气短、喘憋、汗出或者咳嗽频繁等症状。热毒致瘀,瘀毒致湿,内湿与外湿合邪,形成湿毒。热毒、瘀毒、湿毒杂合壅阻肺窍,气机内闭,为喘憋期的病机关键。

    治法:清热平喘,透营败毒,宣通疫浊。

    处方:抗炎II号方:青天葵10~15g,黄芩15~30g,羚羊骨20~30g(先煎),葶苈子10~25g,石膏30~60g(先煎),桑白皮15~20g,法半夏6~10g,白僵蚕6~15g,苏子15~30g,知母15~20g。
, 百拇医药
    加减:若症见呛咳频作,烦躁不寐,胸闷恶心,小便黄浊,加全蝎10~15g,苍术6~15g。若疫毒枭张者,热势较甚,喘急气促,大便干结,加黄连6~10g,大黄10~15g。若热痰甚者,加栝楼皮15~30g,胆南星10~15g。若疫毒逆传心包,神志渐昏者,加石菖蒲10~25g,另送服或鼻饲麝香0.5~1g,或加服安宫牛黄丸,每天1~2粒,每次1/4粒,温水送服。若热入营血,见身灼热,喘促烦燥,夜扰不宁,谵语,甚至出现皮下瘀斑、咯血痰、吐血、舌红绛、脉细数等,加生地10~20g,麦冬20~30g,连翘10~20g,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若邪盛正虚,出现内闭外脱,昏聩不语,蜷卧,或喘促不能平卧,脉细无力,或面色苍白,汗出如雨,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用独参汤、参附汤或生脉散(汤)进行救治。

    针剂: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鱼腥草注射液40~60ml,或加入穿琥宁注射液40~6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若极重型者,应用激素后体温下降,仍有喘憋、胸闷、四肢凉,或有心率减慢,用5%~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入参附注射液20~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若有心悸,心率加快者,宜用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加入参麦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若已出现呼衰合并心衰者,采用静脉推注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入参附注射液5~20ml。此期病情平稳时,配合莪术油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 百拇医药
    3.恢复期

    临床表现:身热已退,症状改善,肺部炎症渐吸收,激素逐渐减量。间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体倦神疲,心悸汗出,腹胀纳呆,时有咳嗽,便溏,舌淡暗,苔白或腻,脉细滑数或细滑弱或濡弱。

    分析:肺脾气虚,心血耗损。瘟疫之毒犯肺,经过前期治疗,邪去正虚。肺气虚则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脾胃虚则腹胀,纳呆,便溏;心血耗损则心悸汗出,体倦神怠。

    治法:清化余毒,益气养阴,调补肺脾。

    处方:抗炎III号方:青天葵6~10g,黄芩10~15g,太子参10~25g,麦冬10~30g,桑白皮15~20g,法半夏6~10g,全蝎6~10g,五味子10~15g,浮小麦15~20g,沙参10~15g,莪术6~10g,炙甘草6~10g。

    加减:若脾肺两伤,气虚较明显者,也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加炒白术10~15g,茯苓10~20g,桔梗10~15g,白扁豆10~20g。
, 百拇医药
    针剂: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加入参麦注射液50ml,或加入黄芪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成药:天龙喘咳灵胶囊(我院制剂),每天3次,每次3~4粒,温水送服;生脉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灵芝胶囊,每天3次,每次2~3粒;清凉宝袋泡剂(我院制剂),每天3~4次,每次3~4小包,开水泡服或投入汤剂后下。

    (三)出院标准:符合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所制定的出院标准,即同时具备下列3个条件:停用退热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体温正常7天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胸部影像学肺部病灶有明显吸收。

    二、结果

    (一)治疗天数与疗效:71例SARS患者住院天数9~78天,平均27.1±14.4天,临床治愈70例,治愈率为98.6%,死亡1例,病死率1.4%。
, 百拇医药
    (二)临床特点:71例确诊病人有明确SARS接触史56例,占72%。所有病人发病初期均有发热,入院前发热天数在6.3±5.5天,体温在37.3~40.5℃,其中39℃以上病人达78.5%,入院退热天数1~15天,平均5.7±3.4天。59%的病人有畏寒,87.8%病人有干咳或少量白痰,73%的病人当胸部X线片见肺部病灶明显增多时常出现气促症状,其中26%则出现重度气促,41%的病人肌肉酸痛,1例病人伴有10天腹泻现象。56%的病人肺部无罗音,肺部有明显湿罗音仅有22%。舌红50例(70.4%),舌绛红21例(29.6%);薄黄苔39例(54.9%),黄腻苔29例(40.8%),白腻苔3例(4.2%)。合并基础病7例(9.9%),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慢性鼻炎1例,肺纤维性结核1例,中期妊娠1例,小三阳2例。

    (三)实验室及X线表现:治疗前血白细胞计数正常43例(61.6%),低于正常例12(16.9%),高于正常16例(22.5%)。心肌酶正常57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1(LDH-1)升高1~2倍有14例(19.7%)。X线早期表现:以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间质性炎症为主,其中为片状、小斑片状模糊影54例,两肺多发大片状影5例;另外2例在发病1周内X线片胸片阴性,分别在发病第8天和第14天肺部出现阳性片状影;有12例患者在发热的当天胸片为阴性改变,最早出现胸部阴影为发热第2天。累及单侧阴影23例(32.4%),累及双侧48例(67.6%)。出院X线片表现:肺部阴影完全或基本吸收者24例(33.8%),明显吸收者26例(36.6%),稍有吸收者16例(22.5%),阴影此起彼伏者有5例(7.1%)。另外,肺部仍有局灶性或广泛性肺纹理粗乱、条索状纤维化改变者14例(19.7%)。
, 百拇医药
    恢复期观察:本组35例有轻微的气促现象,动则气喘和汗出,部分有咳嗽时作、痤疮、情绪焦虑、易激动等。有16例患者进行了CT检查,其中14例显示肺间质纤维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增厚,呈网状或不规则条索状阴影,2例正常。经治疗有5例出院2个月后复查,CT检查示肺纤维化改变减轻。

    三、讨论

    (一)临床体会:2003年5月30日前我院共收治SARS确诊患者88例,其中中医药介入治疗71例。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使患者发热、胸闷、咳嗽、汗出、乏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得到显著改善,而且症状改善时间较早,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低(死亡1例)。

    我院强化个体化辨证治疗,针对有不同基础合并症的患者,如有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妊娠等则分别辨证论治,用不同方剂治疗。还强调应用中药针剂进行规范治疗,如对SARS早期患者,以鱼腥草注射液或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对重型SARS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恢复期患者用生脉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治疗。
, 百拇医药
    发热是SARS的早期突出症状,随着SARS病毒复制高峰载量在第10天达到峰值,热毒症状也逐步加重,出现面色、唇色、舌色深红。疫邪在卫分阶段时间短促,约1~2天发展至气分阶段,3~5天后由气分阶段发展为气营两燔。研究显示,SARS急性期耐热内毒素血症明显,而同期感冒的病人内毒素检测阴性,这提示内毒素血症以及由其引起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参与肺及多脏器损伤的过程。因此,中医在治疗SARS发热时,必须要早用清气清营之品,如天然牛黄,或天然熊胆,或羚羊骨,解热为先,中药每日不拘服,可每日1~4服,以保持血药浓度,直至热退。

    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极大提高了SARS治愈率,但同时容易导致病情复杂化,出现继发感染、继发出血、精神症状以及水钠潴留等一系列副作用,这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反思。激素应用后,打破了疾病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医的证型也发生了改变,易引起阴虚火旺、水湿潴留。中药应注意滋阴降火、化湿渗湿,可加用黄柏、生地、防己、茯苓、丹参、天麻、丹皮、白茅根等。

    (二)病机特点:根据SARS临床表现、尸解病理特点和辨证施治效果,我们认为SARS既非“冬温”,亦非“春温”,当属“瘟疫”,是感受疫疠之毒邪而发生的急性热病。其发病急剧,病情险恶,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传染性强,人群易感而引起流行,有别于四时温病,其当属中医温病学之新发疾病,可命名为“喘疫病”或“肺疫病”。正如《素问·刺法论》说:“黄帝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歧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大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 http://www.100md.com
    吴又可在《瘟疫论》中说“瘟疫之为病……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者,感天地之异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阐明了疫疠之邪有别于六淫之邪。我们认为其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和疫邪的强弱有关,病因是疫疠之毒,或称“戾气”、“疫气”、“疠气”,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因子,不是气候异常而致病的六淫之邪。且疫毒有明显嗜肺脏性,初在肺卫,迅速犯肺,肺热毒壅,肺失宣降,甚至入营入血。SARS病性初期属实热证,后期病性属虚实夹杂证,病机以热、毒、湿为关键,热毒邪贯穿本病始终。

    (三)辨证论治: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清肺热、解疫毒、化湿邪、扶正气为主。清肺祛毒为先利和为早,并贯穿SARS治疗全程;强调早期治疗当截断,早用凉血透气药,以防突变。同时中药汤剂与针剂相配合,用中药注射剂型进行规范治疗。中医药早期介入使用,是治疗SARS成败的关键,如治疗全面综合,可阻断病情向重症肺炎发展而直接进入恢复期。

    后期扶正祛邪相兼,忌过于温补,以防毒邪复萌,正如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所说:“有邪不除,淹淹日久,必至尪赢,庸医望之,辄用补剂。殊不知无邪不病。邪气去,正气得通,何患于虚之不复也。今投补剂,邪气益固,正气日郁。转郁转热,转热转瘦,转瘦转补,转补转郁,循环不己,乃至骨立而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