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专题11 > 兴奋剂与悉尼奥运
编号:39956
金牌不是药做的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伽玛医生
     作者:李兵

    近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宣布,目前至少有10名运动员在赛外药检中指标超标,其中有使用“促红细胞生长素”者。而且,还有运动员铤而走险,夹带“人体生长激素”闯关,被悉尼海关查获。 尽管国际奥委会批准在本届大赛实施“血检加尿检”的新规,但以身试法者仍存侥幸。因此本届奥运会能否真正办成“干净的奥运会”,将成为人们在关注金牌的同时,侧目的另一热点。

    促红细胞生长素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向自身输血或使用促红细胞生长素等称之为“血液兴奋剂”。它可使用血液内细胞超过正常人水平,以增强携氧能力并释放更多能量来适应激烈的对抗和消耗,从而有利于持续性的比赛,如中长跑、自行车、铁人三项、游泳等。

    “血液兴奋剂”的使用主要有三个环节:即血液的收集、红细胞的分离和贮存、向运动员体内输注。由于全血在冰冻温度下存放两年,红细胞死亡仅为15%,所以运动员大多在赛前一年多时间就集血冷冻,故不会影响赛前训练。但是,当其回输后,由于红细胞数量迅速增加,可导致红细胞积压症。当红细胞的增多超过50%时,血粘度的增加有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并可能造成肌肉组织的血液无法更新而降低运动能力,严重者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人体生长激素这类药物能使使用者骨骼变粗、变长,同时减少体内脂肪贮存,这对运动员极富吸引力。有些运动员将生长激素与同化激素一起使用,错误地认为这样既可逃避药检,又能减少副作用,进而加剧了此类药物的滥用。

    近期的有关研究证实,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危害很大:一是它可引发冠心病和外周神经系统疾患;二是可能引起人体产生对生长激素的抗体反应,进而影响内源性生长激素的活性,进而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尤为重要的是,滥用生长激素所引起的心血管及肌肉骨骼病症可能是不可逆的,即在药物停止使用后,使用者体内激素恢复到正常水平,病症仍不能消除。

    人们在高对抗、高强度竞赛中使用各种物质以求“优势”的历史与大型赛事相伴而生。早在古罗马时代,角斗士就采用过刺激剂,古希腊人也曾服用蘑菇以求金牌。19世纪80年代,法国自行车赛中,有运动员因滥用药物致死。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动员杰逊因服用苯丙胺类药物而死亡。直至1968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才在第19届奥运会始行药检,当时禁用药物只有8种,而目前公布的禁药已达100余种。近来促红细胞生长素与人体生长激素之所以成为“新宠”,皆因其为人体内已有物质,尿检不能查出。这也是悉尼大赛决意加大血检幅度的原因之一。

    加大兴奋剂检测力度和范围,对保障竞技体育的公平、公正和纯洁性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维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真正实现体育活动的目的———强身健体和挑战生理极限的更快、更高、更强。

    摘自健康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