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40377
薇薇喜欢舞蹈以后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伽玛医生
     樊遵贤黄建春

    艺术学习能陶冶性情开发智能,清除心理障碍,但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三岁的薇薇个性独特,文静少语。平时爸爸妈妈对她提出要求,她很少拒绝,更不会反对。和小朋友玩耍,她也总是谦让,从不争吵。在幼儿园上课时,她是最听话也是最专心的孩子,但她从不举手发言。薇薇的乖巧、胆小和过分听话的性格让爸爸妈妈怜爱,也令爸爸妈妈担忧。为此,妈妈特意将薇薇的问题请教于老师。老师建议让薇薇参加一些艺术活动,譬如学弹钢琴,学画画,或者去学舞蹈,让薇薇在群体的艺术学习活动中陶冶性情,这样也许能改变薇薇的心理定势,使她的性格发生变化。薇薇的爸爸妈妈征求了薇薇的意见后,送薇薇进了舞蹈训练班。

    薇薇喜欢舞蹈,班里温和可亲的老师,喜欢蹦蹦跳跳、活泼好动的伙伴,更喜欢那欢快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薇薇一天天有了变化,越来越愿意表现自己。她开始主动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大胆地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表情、摆出舞蹈的姿势,更乐于登台表演。平常的日子,薇薇和小伙伴一块儿游戏,也表现出活泼、开朗和少见的热情。

    爸爸妈妈高兴地发现,薇薇确实与以前不同了,舞蹈艺术真的改变了薇薇的性格,使她变得自信而乐观。

    舞蹈怎么会有这样的功效呢?这是因为舞蹈具有较强的表现性。它不仅能让孩子的表现欲望得到极大满足,而且能让孩子的表现行为发挥到最佳状态。而这种表现欲望的激发和表现行为的发挥又不是强迫性的。它是由音乐旋律所引发的,由形体的造型动作所带动的。孩子原有的心理和性格弱点便不自觉地在这种艺术的活动中得以克服、调整或改变。

    舞蹈的特点还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社交性。孩子在排练和表演中,要么美国顾盼而传情,要么小手相牵而共舞。孩子们通过眼神、动作、队形变化相互进行着情感交流。这种交流没有顾忌,也用不着胆怯,是一种美好愉悦的真情的自然流露。

    舞蹈还有它的审美性。舞蹈是通过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舞蹈艺术诱发孩子们最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境,孩子们的这种态度和心境又让他们愉快而自觉地去体验、感受甚至创造舞蹈艺术的美。这种美熏陶着孩子,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心灵深处,促使孩子的性情向至美至善的方向发展。

    薇薇学习舞蹈,实际上是在做心理治疗。看来,老师的建议和妈妈的决定是正确的。

    事实上,其他艺术,譬如书法、美术、器乐、钢琴等都同样具有陶冶性情,开发智能,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但应该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前提,是孩子自己感兴趣并乐意去做的。如果父母送孩子学习艺术,是希望孩子将来成“名”成“家”,从而硬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心灵的创伤,这样的艺术学习,对孩子来说,不但不是一种欢乐,反而成了负担。心理上有毛病的孩子不仅得不到艺术的“治疗”,心理上没有毛病的孩子却因此被逼出毛病来。这就和我们的愿望适得其反了,我们应该从薇薇学习舞蹈的事情中得到这样的启示。

    (编辑:简丹)

    摘自《心理医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