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儿科
编号:41367
最常见的婴幼儿肛肠病
http://www.100md.com 伽玛医生
     编辑:茜茜

    文/傅华彪(原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2001-01-08

    在小儿当中,内痔十分罕见,我们在几十病临床工作中均未见有小儿患痔疮的。另一种痔疮叫外痔,小儿偶而有发生的,表现为肛门边缘上有皮肤覆盖的青紫色小结节状物,有疼痛感,除非被粗硬的大便撑破,否则不出血。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小孩从小长了痔疮,是否真的是痔疮,应判断有其它小儿肛肠疾病的可能。

    ●直肠息肉: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是直肠息肉,它也是小儿肛肠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可占约30%。其形成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一家中多人患此病)、炎症(如痢疾)、机械性慢性刺激(便秘、粗糙的粪便)、病毒等有关。息肉的形状一般犹如一粒带蒂的小葡萄,颜色由淡红、深红到紫红均有,表面可像桑椹或杨梅的刺状,数目可单个或多个,距离肛门口可远可近,有时可因排便而被带出到肛门外。这种息肉引起的便血一般色较鲜红,附着在大便表面而不互相混和,少见单纯血便而无粪质者。细心观察可在粪便上看到沟槽状压迹,为粪便通过息肉时所造成。小儿一般无腹痛、里急后重等,可区别于痢疾引起之便血。长期的少量出血也可以引起小儿贫血。息肉还可能引起肠蠕动紊乱诱发肠套叠。
, 百拇医药
    ●肛裂:多发生在肛管后方正中。家长用双手稍加分开一下肛门,可以看到这一裂隙,肛裂时出血量少色鲜红,沿附在粪便表面或在手纸上可见;伴有排便时剧烈的疼痛。小儿因而哭闹、不愿排大便。患儿大便更加干燥,致肛裂长久不愈。

    ●肛门周围脓肿: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皮肤娇嫩,容易因大小便浸渍、粗硬不洁尿布的摩擦、粗糙手纸的损伤等,致化脓性细菌侵入引起。全身也可发热,小儿可有哭闹、拒食、呕吐现象。如未治疗可化脓破溃流脓,往往形成肛瘘。

    ●肛门瘙痒:小儿肛门瘙痒的一个常见疾病则是蛲虫病。蛲虫寄生在肠道,雌虫往往在夜间爬出肛门外排卵,虫卵污染手指、衣被,然后直接或经过扬起的灰尘进入消化道,再发育成成虫。因此发生自身的重复感染或感染他人。肛门瘙痒往往发生在夜间,影响睡眠。家长可在小儿入睡2~3小时后,检查肛门周围皮肤,皱褶处而发现白色线头样的成虫。

    ●脱肛:婴幼儿的直肠与肛管上下处在一条直线上,其周围组织比较松驰,肌肉比较薄弱(尤其是营养不良或有消化性疾病如肺结核患者),在2岁前后开始坐便盆排便,此时会阴底部所受腹压要大,大便也硬一些,如有便秘需使劲屏气,延长坐盆时间,或频繁腹泻,或有咳嗽、包茎、尿道膀胱结石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均容易引起脱肛。脱肛初始仅在用劲排便时出现,便后可以自动缩回。后来可能要用手帮助送回去,不大便时(如哭闹时))也可出现。如长时间不将它送回,可发生水肿、渗血、溃疡而引起坠胀、疼痛、里急后重,流脓血粘液。绝大多数脱肛的患儿可在5岁之前自愈。
, 百拇医药
    小儿肛肠疾病的防治:

    1.小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最好每天晨起即大便,如解不出大便,不要老坐盆不起,可先起身,之后再解。

    2.预护腹泻和便秘: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不新鲜食物,防止腹部受凉,以避免腹泻。腹泻时少吃生冷、油腻、多渣食物。有便秘倾向者,则应吃一些粗粮、红薯、蔬菜、水果,不要总吃细粮、高蛋白食物,要多活动,多饮水。

    3.注意保持肛门清洁,使用尿布时要用细、软棉布,勤洗换,防止长时间浸渍,不要用粗糙手纸,注意剪指甲,防止搔抓肛门,注意手的卫生。

    4.直肠息肉:手术摘除。

    5.肛裂:治疗便秘--充分饮水,吃蜂蜜、香蕉,减轻疼痛--便前、便后温水坐浴。外用抗菌素软膏。

    6.肛门周围脓肿:早期应用抗菌素治疗、保持大便通畅(同肛裂)、局部热敷或热水坐浴,或许可能消炎。但如形成脓肿,应手术切开排脓。

    7.脱肛:如不能自行缩回,可先温水坐浴半小时,然后让小儿俯卧,分开双腿,手指除凡士林,将脱出物由中心开始逐步推入肛门内。

    8.蛲虫病:治疗的重点是消灭虫卵及防止其再入口不断重复传染自身或他人。方法有:洗肛门,涂2%的降汞软膏,每日早晨换衣裤,床单、被套不要抖动,以开水烫或盖后暴晒,小儿应穿满裆裤,防止搔抓肛门,注意洗手,如有吮咬手指的坏习惯应予纠正。

    摘自妈妈宝宝,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