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流行性感冒 > 防治
编号:5710
桑菊感冒片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17日
     作者 李芷春付主任医师

    <配方来源> 清,吴塘《温病条辨》桑菊饮方改剂。

    <药物组成> 据《中国药典》1977年版。

    桑叶465g 菊花185g 薄荷油1ml 苦杏370g 桔梗370g 连翘280g 芦根370g 甘草150g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规格与用法用量>

    桑菊感冒片:淡棕色或棕褐色片剂,气微香,味微苦,每片重0.6g,每4片相当于原药2.4g,口服4-8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七岁以上者服成人量的1/2,七岁以下儿童服成人量的1/3。

    桑菊感冒颗粒(冲剂):每袋装7.5g,1-2袋,每日2-3次,以开水冲服。有糖尿病者,禁用此剂型。
, 百拇医药
    桑菊感冒丸(浓缩丸):口服,每次25-30粒,每日服2-3次。

    桑菊感冒散:每袋9g装,每次1袋,每日2-3次,以开水冲服。

    桑菊感冒糖浆:每瓶100ml装,每次口服15-20ml,每日3次。

    桑菊感冒合剂:每次15-20ml,每日3次,口服,有时须摇匀。

    <方解> 本方为辛凉解表的轻剂,多用于风热感冒初起,恶寒发热等表证轻而咳嗽、鼻塞等,肺气不宣症候较明显者。方用:桑叶性寒,味苦甘,善走肺络能搜逐肺络中风热;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善疏在上之风热。二药甘凉,轻清,皆入肺;肝二经,即可疏散风热之邪,又能清逐肺肝之热,内清外散,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之主药。薄荷性凉,味辛,发表透邪,助桑;菊疏散风热;苦杏仁性微温,味苦,有小毒,降气利肺,止咳;桔梗性平,味辛苦,开宣肺气,祛痰。一宣一降,以调整肺气之宣降功能,三药共为辅药。连翘性微寒,味苦,可清透膈上之热;芦根性寒,味甘,清热生津,止渴,用做佐药;甘草性平,味甘,调和诸药为使药,甘草与芦根、桔梗相伍又可利咽喉之气。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效。
, 百拇医药
    <现代药理研究> 菊花提取物在体外对革兰性阳性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菊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内注射组织胺之局部台盼兰之扩散较小,显示其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连翘浓煎型在体外有抗菌作用。桔梗煎剂在动物实验中,可使麻醉犬呼吸道粘膜分泌量显著增加。芦根体外实验对β-溶血性链球菌有抗菌作用。薄荷酮,薄荷醇对呼吸道炎症有某些治疗作用。

    <解热作用> 本方解热效果显著。疫苗或啤酒酵母致热实验证明,按人用量15倍、40倍的剂量灌服,均使发热的家兔或大白鼠体温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效果非常显著(P<0.01),解热作用与复方阿司匹林(0.2mg/kg)相似。

    <抗菌抗病毒作用>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甘草以及全方,体外实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方组成药物菊花、连翘对流感病毒有效,薄荷对单纯疮疹病毒、牛疫病毒等也均有效。
, http://www.100md.com
    <抗炎作用> 本品对实验性急性炎症模型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该方能明显增加大鼠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浆中醛固醇和皮质醇水平,又能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含量)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揭示其抗炎作用的产生是通过多种途径整体配合而实现的。

    <祛痰镇咳作用> 桔梗皂苷、甘草、苦杏仁苷都有较强的镇咳作用。实验证明,桔梗粗皂苷对豚鼠腹腔注射时镇咳的ED50为6.4mg/kg;甘草有中枢性的镇咳作用。桔核皂苷和甘草具有促进呼吸道粘膜的分泌而起祛痰作用。杏仁所含苦杏仁苷在体内缓慢分解,产生微量氢氰酸有较度抑制呼吸中枢而呈现镇咳祛痰的功效,使本方具有较强的祛痰、止咳作用。

    <发汗作用> 本剂灌胃给予大鼠,使正常大鼠汗腺分泌增加,发汗作用的峰时一般在给药后1.5-2.0小时。

    <临床实验> 治疗以咳嗽、痰稠、发热口干为主要症候的上呼吸道感染375例,治愈率为95.5%,本药治疗上呼吸感染退热迅速,咳嗽痊愈较快,且无副作用。本方治疗AH型及香港A型病毒性感冒,表现为帽表及里病者疗效颇佳。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初起50例,以本方之水煎剂口服,用药2天后完全退热占86.5%,绝大部分病例,于4日内痊愈。本剂治疗15例大叶性肺炎,收到较好的效果。桑菊感冒片治疗顺症麻疹也有较疗效。临床用桑菊饮加减治疗顺症麻疹患者,发现能提高吞噬功能,使吞噬指数明显增加。
, http://www.100md.com
    <主要成分药性分析>

    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CH.Sinense Sabinc)的干燥头状花序。目前商品流通的主流为滁菊、毫菊、贡菊、杭菊等种。 <成分>:含挥发油0.2%-0.85%,其含量因品种及加工方法不同而有较大变化,油中主要成分有菊花酮(Chrysanthenone),龙脑(Borneol),樟脑(Camphor),醋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等,还含有黄酮类成分,主要为森犀草素(Luteolin),刺槐素(acacet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Cosmosiin),芹菜素(apigenin)等等。花含腺嘌呤、胆碱、水苏碱(Stachyrine C2H12O2N),密蒙花甙(Acacetin-7-Rhamnoglucoside)等,此外菊花中含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杭白菊中维生素 E含量较高,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也较高。维生素中尚含有VitA和VitB1。所含元素中以锰、铁、锌、铜、硒钙等含量为高。
, http://www.100md.com
    产地:各地都有栽培,主产于安徽毫县(毫菊)、滁县(滁菊)、歙县(贡菊)、浙江(杭菊),以及河北(祁菊)、河南(怀菊)。

    性味:性微寒,味甘、苦。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药理作用>

    菊花解热作用:菊花浸膏腹腔注射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可能与其中枢抑制作用有关。

    抗病原体作用:菊花水煎剂对多种致病菌以及流感病毒(PR8株)和钩端螺旋体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对心血管的影响:菊花水煎剂对离体兔心有显著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及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菊花浸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可提高其对减压缺氧能力。菊花浸剂还能抑制皮内注射组织胺所致的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 百拇医药
    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杭白菊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这两种萃取物对光照核黄体系中氧自由基消除能力呈浓度反应,随浓度加大而清除能力下降。

    桑叶(见

    薄荷 (见 风热感冒冲剂项第 页)

    <适应症> 本方众药皆为辛凉、甘苦,轻清之品,欲属辛凉解表轻剂,用于外感风热、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大叶性肺炎、麻疹初起。当风温、风热犯肺初期,但见咳嗽、发热不甚,皆可使用。微渴、头痛、鼻塞、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淳数者。

    <注意事项> 本剂适用感冒初起、发热不甚者。壮热、口渴则不宜。即适用于辛凉解表轻证倘误用辛温重剂,销铄肺液,致久咳成劳者亦须以注意。 忌粘腻荤腥,须食清淡。风寒感冒不宜用。 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对本品有过敏症状者应停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许俊杰,<2> 古典清热方对家兔体温的影响,<3> 中药通报,<4> 1986(1):51。 <5> 杨奎,<6> 等,<7> 桑菊饮抗炎作用的研究,<8> 中药药理与临床,<9> 1994,<10> (3):44。 <11> 陈国清,<12> 等,<13> 福建中医药,<14> 1964,<15> (5):2。 <16> 富杭育,<17> 等,<18> 以发汗的药效法再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效动力学,<19> 中成药,<20> 1993,<21> 15(1):35。 <22> 盛国荣,<23> 900例上呼吸道感染中药疗效的初步报告,<24> 福建中医药,<25> 1957,<26> 2(6):25。 <27> 罔田道之,<28> 汉方的临床,<29> 1978,<30> 25(6):14。 <31> 叶伍<32> 高,<33> 流行感冒50例中药治疗的疗效观察,<34> 广东中医,<35> 1959,<36> 4(2):56。 <37> 周玲华,<38> 治疗15例大叶肺炎疗效观察,<39> 中医杂志,<40> 1959,<41> (2):31-36。 <42> 钱瑞生,<43> 中草药免疫促进剂,<44> 中医杂志,<45> 1980,<46> (3):75。 <47> 戴广钧,<48> 菊花,<49> 周金典,<50> 等,<51> 中药药理学,<52> 上海科技出版社,<53> 1986 3 37。 <54> 徐州医学院,<55> 新医学资料1971,<56> (12):27。 <57> 中华临床中药学,<58> 人民卫生出版社,<59> 1998年。 <60>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61> 1978,<62> 7(4):5。 <63> 日、医学中央杂志,<64> 1965,<65> 206;640。 <66> 苏祝成,<67> 杭白菊浸提取物的不<68> 同<69> 萃取分离物对氧自由基消除作用研究,<70> 食品科学,<71> 1995,<72> 16(2):60。,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叶类 > 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