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研究动态 > 中药文库
编号:5863
中医预防学的体系与特色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12日
     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在中医学里,预防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不仅注重未病先防,而且强调已病的及时处理,防微杜渐及疾病初愈后的将息调养,防其复发。

    一、中医预防学的体系

    中医预防学确立了“三级分层预防法”的学术体系,在未病、既病、病后三个阶段均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一)未病先防 是指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的养生保健措施。其目的在于固护正气,增强体制,避开各种病邪的侵害。它是中医预防学的基本思想,强调“预防第一”的观点,具体措施如清心养性、节欲保精、顺应四时、饮食有节、安定居处、导引吐纳、婚育优生等。

    (二)既病防变 是指疾病已发生后,通过采取措施以防变促愈的方法。它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有病早治。即疾病发生后,要及早诊治,防止表病传里、轻病转重。此正所谓“上工救其萌芽”(《素问·八正神明论》)。这是因为病邪初犯,机体正气尚盛,此时着手治疗,不仅易于祛除病邪,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 百拇医药
    二要阻止传变。疾病的发生大抵初病在皮毛,渐次入肌肉、筋脉、骨髓。疾病在进程中,每至一个阶段,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这种使邪由里出表、阻止传变的方法即谓之“截断法”,在预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要预防伤残。有些疾病,由于其邪势鸱张,内犯脏腑或经络,或骤遇创伤,均可致机体伤残,如中风后的瘫痪、骨折后的功能障碍等。医者应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或预防这些疾病所可能导致的伤残。

    (三)病后防复 是指疾病经治疗后,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复原,此时不可掉以轻心,应谨防疾病反复。对此,中医预防学提出了祛邪务尽、防劳复、防食复、防房复等具体措施。祛邪务尽,是指疾病初愈,正气渐复,残留的邪气易稽而不去,呈正虚邪恋状态,应在积极扶持正气的同时,继续清除余邪,使邪尽正复,防死灰复燃。防劳复,是指大病初愈之际,不应过于劳累或过于安逸,以免影响康复。病后初愈者应视病情适度劳作,保持精神恬愉。防食复,是指疾病初愈,食欲乍复,但胃气尚薄,纳化能力还处在恢复之中,因而饮食当有节度,逐渐加量,宜进食一些易消化的精软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若病后无所顾忌,急于进食辛辣厚味,极易造成脾胃呆滞,既影响元气恢复,又易致疾病反复。防房复,是指大病之后,元气未复,若房室不节,肾精走失易致精血亏损,进而引发病复,成为沉疴痼疾,甚则危及生命。因而,病后暂禁房欲是非常必要的。
, 百拇医药
    二、中医预防学的特色

    (一)天人相应预防观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所以人们一方面要在生产、生活中处处适应和顺从自然界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主动运用智慧和实践去改造自然,使其为我所用,如此才能预防疾病,安然生息。正如《吕氏春秋》所言:“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日月变化 古人早就发现,自然界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日升则阳气盛,日落则阳气衰,故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月圆时,人的气血流畅,肌肤致密,外邪不易侵入;月缺时体内气血流行较慢,肌肤疏松,外邪易乘虚而入。若月缺时遇到贼风暴雨,则人较易生病。

    四季更替 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欲得安康,必须对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验,对于四季养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晨暮昼夜 对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也有影响。一般而言,早晨阳气初生,日中阳气至盛,日西阳气渐衰,夜半阴尽阳生。人们应该据此作出调整。医家还发生了疾病的昼夜变化规律,即“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此外,养生学家对饮食的要求是早晨宜饱,夜暮宜少。

    (二)形神合一预防观 形与神的统一,是尽享天年的关键。故一要调养心神,二要调摄精、气、神。神寓于形,形统于神。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此所谓“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精神衰败,必显于形,如两目无神、面色无华、四肢乏力、纳食不佳、形体瘦削等。由于人体精神是由心神来主宰的,志、意、魂、魄皆归心神统辖,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说。因此,调养心神也就成为调摄形体的关键。所以,中医预防学强调清静养神,因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遵生八笺》)。

    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精是构成形体的物质基础,人体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均赖精所化生的气而发挥能动作用,故常精气并称。精气充足则能生神,而神又可反过来统帅精气,以维系人体生理活动与精神心理的统一。鉴于此,善养生者必须节欲保精,填精补气,达到精气神的的协调统一。
, 百拇医药
    (三)动态平衡预防观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在动态中进行,并通过调节达到“以平为期”。中医预防学非常重视阴阳、气血、脏腑的动态平衡。

    阴阳平衡 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长寿、预防疾病的前提。例如,夏天阳盛气炎,易出现热迫汗出,耗伤气阴,此时可服用养阴清凉药膳,如绿豆汤、荷叶粥、西瓜羹等,以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气血平衡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可生血、行血,血可化气、裹气,二者如影随形,同行同止。若气血平衡失调,则会出现气血不生、不行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发病。因此,保持气血的正常化生和流通,是维系健康的必要条件,调理气血也就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脏腑平衡 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即会影响其它脏腑及相关联的体、窍。因此,保持脏腑间的平衡状态,不仅是保健养生的需要,而且也是治病防变的基本思路。
, http://www.100md.com
    结语

    中医预防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从其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可谓资料丰富、记载翔实、效用确切、简便易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是这 一学术体系中的精华,即“三级分层预防法”。它将预防思想贯穿于疾病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使之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都得以充分体现。就实现情况而言,对于健康人群,未病先防的“预防第一”思想较易接受,而对于病态人群,预防观念还显得比较薄弱。中医预防学恰在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方面积累有丰富的经验,且大都经过实践的检验。因此,加强中医预防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很有必要。同时应该看到,中医预防学的许多宝贵经验还缺乏系统的总结与提高,民间流传的许多保健方法还有待挖掘、整理,个别方面还显得过于古朴。当前,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医预防学方法的“整体、自然”特性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对中医预防学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研究,使之简明可行、系统完善,使其成为养生保健方法的主流而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中发挥更大作用!

    (毛德西 朱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