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编号:6087
另类观点:医学的身份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28日 中国医药博览
     不知现时的医学教育有没有正式向学员发出类似的设问:何为医生?何以为医?……因为我们看到有不少身为医生的人把“红十字”作最平庸最无能的理解——比方说只为了“糊口”“谋生”,而不是基于人文理性的考虑,亦无任何高尚的心理打算和精神准备。由于人格的“不自主”——姑且称之为“混”罢,现实中,就有不少医职人员循着这样的流程从“医学院”被复制出来的,说到底,他取得的只是一张不及格的“上岗证”,绝非什么“职责身份证”。

    说到医学的人文立场,不能不想到鲁迅。鲁迅巨大的爱与恨盖源于骨髓里对“人”的体恤与悲悯、期冀和希求。在《藤野先生》一文里,先生回忆了青年时代的从医经历,虽然时短,虽然最终易辙了——但我们不难看出,先生之于“医”和“文”的理解有着多么亲紧的精神衔连:医学不单是物质和技术意义上的,她披覆着强烈的人文色彩;而“文”亦即别样的“医”,倡举麻木之治。二者分属“自然人道”与“社会人道”,皆谋求生存之本,生命之“活”意——依如先生之所见:“革命是教人活而非教人死的。”这无疑亦可为医学添作注脚:“医”便是教人活而非教人死的!医文互动,圆出同心,皆乃最大限度地关怀生命之所为。操作上的殊异掩盖不住本质上的理想同根:救人!立人!树人!对“人”的声声苦唤浸透了先生咯血的一生。可以说,鲁迅先生是现代以来第一个为“医”作了“人文”注解的。

    做一名白衣人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最需要帮助的日子里来见您。他走了那么远的路,捱了那么久的煎拷,终于站在了您——一个有力量的人面前。他强打着精神,满怀歉意和预支的感激,指着自己的心脏或某个沉重的部位:这儿,这儿……

    他选中了您,也就把身体的支配权给了您,亦把巨大的荣誉和信赖给了您(称之“巨大”,因为一个人的性命押在里面呢)——仰仗您能挽救他,留住其未来的时日和幸福。总之,他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见您的。无论一个平素多么轩昂和自恃有力的人,此刻,其眼眸深处都跳烁着一粒颤抖的火苗:“请救救我。”可,尊敬的白衣人,您准备好了吗?, 百拇医药(《济南时报》王开岭 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