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编号:6095
谁懂“医学”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28日 中国医药博览
     《南方周末》

    如果在广庭大众中吆喝一声:“谁懂医学?”站出来的肯定是医学院出身(个别自学成才)的医生或教师,他们身后垒着一道高高的书垛,从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药理学,到内、外、妇、儿,公共卫生、康复学。没有人怀疑,是这些书构成了“医学”,谁读完这些书便懂得了医学。因此,当余凤高带着他搜集的医学人文理解的资料去见一位杭州城里的医学权威时,被责问:“弄这些干什么?有什么用?”然而,令人惊异的是,由这些资料编写的两本书却在公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阅读兴趣与反响,一本是去年出版的《呻吟中的思索——人类疾病的背景文化》,另一本就是新近出版的《解剖刀下的风景——人体探索的背景文化》。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由文化阅读入手重新认识医学,由历史的阅读来重缀疾病的链条,重绘人类医疗生活的过程与背景。细心咀嚼书中的内容,人们会警醒地体察作者的思想具有极大的颠覆性,他改造了人们对“医学”的惯常理解与阐释。

    在我们的医学教科书中,医学是“生物”的医学,是客体被观察的医学,而在余凤高笔下,医学则是“生命”与“生灵”的医学,是主体在体验的医学,是文学、历史、哲学精神氤氲的医学。因而“物”之理依从于人之性,结局、细节镶嵌于过程之中,现象流淌在理性追问之中,譬如,关于人类起源的博物学追溯,人与天体宇宙相互关系的哲学诠释。余凤高通过故事、人物、图片的编织写活了一部人类进化的自然史、论争史;寿命作为生命极限的指标,饮食作为新陈代谢的基本节目,该书都不在生理学的轨道上铺陈,而是还原到世俗观念的层面上去倾诉倾听,多了一重社会生活史的关怀。全书有许多内容接近医学的编年史,但都被植入“体液”与莎士比亚的悲剧、饮食禁忌与营养科学、医学实验中的人道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等题目里,穿插着有机论与无机论、活力论与机械论、知情与欺瞒、人性与野蛮这些知识与道德范畴的辨析,读起来更像一部医学文明史。后半部关于遗传和激素的内容,更具有现代医学知识的话语特征。刚刚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最终在分子层面提示生命的奥秘提供了一架天梯。此时,人们会越发清醒地认识到仅有解剖刀、试管、显微镜是远远不够的。无疑,躯体的自我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洞彻明白的,但心理、行为、情感、理智的自我却是一时难以逼近的,更是难以穷尽的。譬如人类的梦境、脑的功能,天才的疯狂,即使是最先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暂时也无法揭示其细节和规律。

    我是谁?从躯体到心灵,人类还需继续追问。同样,谁懂得医学?我们还要继续怀疑,继续寻觅。(2000.9.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