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汗_出汗_发汗_恐惧(大众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信息
编号:6443
为什么有"汗流夹背"?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3日
     成语"汗流浃背"也作"汗流洽背"、"流汗浃背"。浃:湿透;洽:周遍。即汗流得湿透了背脊的意思。这一成语出自《后汉书·伏皇后记》:"操(曹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现在这一成语常用于形容满身大汗或极度的惶恐、惊惧。

    当人恐惧、惊骇时,交感神经兴奋,受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释放乙酰胆碱)支配的汗腺便大量分泌汗液,造成满身大汗,并可伴面色苍白、手足发泠。《后汉书·伏皇后记》后载:"……操失色,……汗流浃背……"即属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精神性发汗,俗称发冷汗。

    其实,出汗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活动。正常成年人每天不知不觉地有600~700毫升汗液排出体外,这称为不显汗或不知觉发汗。这种汗并非汗腺所分泌,而是从皮肤角质层渗出来的水分。

    由汗腺分泌的汗液则称为明显汗或知觉发汗。当运动(劳动)、环境温度升高(28℃以上)时,人体就会反射性地出汗,起蒸发散热的作用,避免体温升高。科学实验证实,每1毫升水蒸发成水蒸气时,约带走580卡的热量。倘若外界温度达34.5℃以上,出汗蒸发便成为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因这时辐射、对流、传导等一般物理散热方式都已失去功效。如果外界温度高于体温,任何阻碍汗液蒸发的因素都可使体温升高,造成中暑。

    发汗除了蒸发散热,调节体温之外,还有排泄机体代谢终产物的作用。正常人每天由于汗腺排汗500~1000毫升,其中98%~99%是水,其余为尿素、尿酸、乳酸及氯化钠等。汗腺的排泄功能与肾脏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天冷时,汗少而尿多;天热时,汗多而尿少。肾功能减低时,汗腺排出较多的尿素,使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尿霜。还有人认为,汗腺导管在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醛固酮作用下,有类似小管吸收钠离子、排出钾离子的作用(但实际在辅助维持体内盐类正常水平所起的作用甚微)。

    人在运动(劳动)及外界气温升高时;在基础代谢率增高(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在感染疾病(如伤寒、流感、肺炎、疟疾……)时;在发生某种病理过程(如休克、发热)时;在情绪波动(如恐惧、惊骇)时;在应用某些药物(如注射毛果芸香碱)时都有可能导致大汗淋漓,汗流浃背。甚至食用辣椒、生姜等刺激性食物也可引起出汗。临床实践中通过口服(或注射)发汗药物,可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中医"汗法"即是运用各种发汗药物,组成适当的方剂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疗法。

    然而。物极必反。大量出汗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最常见的是引起机体脱水。

    大量出汗时,如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机体产生高渗性脱水,临床表现口渴、头晕、乏力。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异常。甚至昏迷,然而,大汗以后,仅仅补充水分而不注意补给适量的盐(主要是氯化钠),则可使高渗性脱水转化低渗性脱水,细胞外的水分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内水肿,出现疲乏怠倦,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有时会发生疼痛性肌肉痉挛,进而出现精神异常、共济失调,无定向力,烦躁、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在汗流浃背之际,注意饮用2%~3%的淡盐水(开水1升,加食盐2~3克),是一项简单而有益的保健措施。,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