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肝-甲状腺综合征
编号:6819
中医药免疫调节法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9日
     中医药免疫调节法的指导思想是辨证论治,即整体辨证的自稳调节。治疗思想是将疾病的病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将不同的环节作为整体的侧面,通过中药的有机配伍,实现对整体的综合免疫调节。《内经》有“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的免疫调节原则。从免疫角度来说,“亢则害”就是免疫自稳失调;“承乃制”便是免疫自稳功能正常的表现;自稳功能正常,免疫处于平衡状态,免疫疾病就无从发生,所以称“制则生化”。当机体自适应的免疫调节系统失控而患病时,就必须详辨细察病因证候,从多环节、多方位或双向进行整体调节,通过改变疾病状态下失衡的机体内环境,调衡或逆转病理过程,达到治疗目的。

    慢性肝炎属机体自适应免疫调节系统失控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炎是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呈部分耐受状态,缺乏对HBV的免疫应答,使HBV得以持续复制,并通过免疫反应使少量肝细胞受损。因此,免疫调节法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重要治则和大法。在慢性肝炎的治疗中,祖国医学从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益气活血、调补肝肾等治法入手,即是免疫调节法的具体运用。为了提高免疫功能,常选清热解毒的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蚤休、金银花等以提高吞噬细胞功能;选益气固表的黄芪;补血养血兼活血的当归、丹参;补气健脾的党参、茯苓;补肾壮阳的女贞子、枸杞、仙灵脾等。根据辨证论治需要,组成复方,既能先后天互补,气血肝肾并调,又能祛邪扶正兼顾,可促进蛋白质代谢,改善肝脏功能,而且能加强T淋巴细胞功能,促进干扰素的生成。
, http://www.100md.com
    慢性肝炎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证候各异,如胃肠功能紊乱,大便干稀不调;神经精神失调,表现为易激动、手颤、多汗、失眠、情绪不稳定;内分泌功能失调,如行经不按期、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糖代谢失调,出现血糖增高,有时又出现低血糖反应;脂肪代谢失调,表现为血脂增高,肝细胞脂肪浸润,皮下脂肪呈结节样分布等。这些均需考虑一对或两组生理功能既相互矛盾对应,又相互制约等因素引起的变化,优选方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断地从多环节、多方位进行动态调节,以使机体的内环境达到平衡,而达到消除不同的证候表现。

    双向调节在慢性肝炎的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慢性肝炎的肝组织病变修复,应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为治疗方向。用药则根据两个不同的治则加以选择,即前者用补,后者用清。慢性肝炎还可出现蛋白代谢失调,如白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增高。对提高白蛋白当用补法(补气补血、健脾补肾),药如党参、黄芪、白术、黄精等,对降低球蛋白当施清法(凉血活血),常选桃仁、鳖甲、当归、川芎、丹参等。以上两种清补兼施的治疗原则属双向调节的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在慢性肝炎治疗时,应把握住方剂的组合,重视相应药物的配伍。早在《汤液本草》中王好古就提出一药可有“二气”,甚或“寒热各半”,以致药物作用“变化不一”。由于一些单味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也包括互相拮抗的成分,呈现相反的生理效应,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临证时应针对慢性肝炎的证型、病程特点,主动进行相应的调节,以纠正和控制阶段性的某些失调状。如补气药配凉血药(丹参、白茅根、地骨皮等),以免气旺生火;补血药配活血药(如泽兰、水红花子),以免血充助瘀;补肾药配泻相火药(如泽泻、车前子、丹皮等),以免肾强火动;补肾阴药配甘淡渗利药(茯苓、猪苓、薏米等)或助运化滞药(如山楂、白蔻仁)以免滋腻碍胃。如此配伍,要使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提高,而亢进的体液免疫功能趋于下降,使失调的免疫功能趋向正常,不致于因补益后出现出血、失眠、血压增高等不良反应。又如活血化瘀药,若与扶正培本药合理配伍,对免疫功能前者起抑制作用,后者起提高作用。二者作用似乎相反,实为相成,它们的矛盾对立在发挥调节过程中获得统一。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发现,活血化瘀类中药如丹参、川芎、赤芍、桃仁、三棱、莪术、鳖甲等能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降低纤维细胞活性,减少门脉压力,活跃肝内微循环,提高肝细胞供氧状态,使肝脾回缩变软,对血液流变学有双向调节作用,这既利于肝炎的恢复,又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使慢性肝炎的疗效得到提高。

    随着现代免疫生物调节剂的理论分析,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倍受国内外医家的关注。如何认真分析君、臣、佐、使配伍的科学内涵,药物的化学特征和活性物质等,在治疗慢性肝炎中充分发挥免疫调节法的治疗优势,从根本上改变慢性肝炎各环节相互因果的病理过程,真正遏制病程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这才是我们渴望和企盼的。

    (刁吉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