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74258
漫谈“乳衄”及中医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9日 网易
     “乳衄”是中医的病名,主要指乳头血液外溢的症状。最早提出这一病名的,是清代医学家顾世澄,其在所著的《疡医大全》一书中说:“妇女乳房并无坚肿、结核,惟孔窍常流鲜血,此名乳衄。”他认为,所以发生乳衄,是由于“思虑过度,肝脾受伤”,以至于“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肝火亢盛,血失所统”,从而“成衄也”。

    乳衄相当于西医所说的乳头溢液症,只是溢液的性质为血性。

    乳头溢液是多种乳腺疾病的一个症状,大多为单侧乳头溢液,偶亦有双侧的。乳衄较多见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病,前者乳头溢血的发生率约为70%,后者约为12%~25%。其他如乳腺囊性增生、慢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的进展期等病,也可以出现乳衄的症状。

    乳衄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而是偶然发现内衣的胸前部有血迹,而又没有其他的出血原因。或者用手挤压乳头时,溢出少许血性液体,或先是黄色乳液,继而为血性液体。有的可在乳头或乳晕附近,触摸到大小不等的结块,中等压痛,轻轻挤按便有血液溢出。
, 百拇医药
    乳衄常常是反复发作,并且与情绪及劳累等诱发因素有关。对于乳衄患者,首先要重视各种有关检查,找出病因,明确诊断,这不仅有利于治疗,对于判断预后也有重要意义。如为乳腺癌,可采取早期根治手术,辅以中药治疗,预后往往良好;如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因为有癌变的可能,可以手术切除,或服药观察效果。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虽然也有人主张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应用中药治疗常可收到较好疗效,预后也往往较好。总的说来,一旦发现乳衄,即应警惕,特别对50岁以上的妇女,要考虑有乳腺癌的可能。

    在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时,既要辨证,又要辨病,才能“以策万全”。

    中医对乳衄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是根据乳房与相应脏腑的内在联系,以及导致这些脏腑功能失调的某些因素,进行病因治疗,辨证施治的。例如,乳头通过肝的经脉与肝(脏)相连;乳房通过胃的经脉与脾胃相连,而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脾有统摄和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分别称之为“肝藏血”、“脾统血”。如果由于忧愁思虑、恼怒抑郁等情绪因素,或饮食失调、过劳过逸等生活方面的因素,影响及肝、脾的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肝不藏、脾不统,从而发生如顾世澄所说的“血失所统,以成衄也”的乳衄症。因此,从中医学角度而言,乳衄病大体可分为肝经郁火、脾胃气虚、痰凝血瘀三种证候类型,临床要分别进行辨证论治。
, 百拇医药
    肝经郁火证这种证候的形成,主要与平素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致使肝气不能舒畅调达,而形成肝郁气滞的病理变化有关。由于肝郁日久、化热生火,影响及肝藏血的功能;肝火沿着肝经上扰于乳,血液受着肝火的扰动、激惹,并随肝火上逆而溢出乳头,从而形成乳衄症。

    肝经郁火证在临床的表现特点是:乳头溢血量较多,色鲜红或紫红,乳晕部可能触到结块,压之胀痛,或乳房胀痛。月经周期较短,经量较多,经色鲜红或有小血块。同时伴有烦躁易怒、胸闷嗳气、口苦咽干等症状。脉象多为弦数,舌红、苔薄黄。治疗要应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之法,选择丹栀逍遥散方加减。药如:柴胡、怀牛膝、黑荆芥各6克,当归、生地、炒丹皮、炒山栀、天花粉各15克,赤芍9克,仙鹤草20克,生甘草3克。乳房有肿块的,加生牡蛎30克(先煎)、炙山甲6克(先煎)、夏枯草、浙贝母各15克;乳房胀痛的,加元胡15克,川楝子、郁金各9克。

    脾胃气虚证这种证候的形成与精神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多属于忧愁思虑,日久难释者。忧思既久可影响脾的功能,所谓“思伤脾”;而生活中的因素如饮食、劳倦等,也能损伤脾胃。脾虚不能统血则血外溢,血液循胃经上逆于乳,遂成乳衄症。
, http://www.100md.com
    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特点是:乳头溢出的血液色淡红,或为红黄相间如褐色的液体,质清稀,劳累后溢出量增多。月经量较多,色淡红、无血块。同时伴有倦怠乏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脉沉无力,舌淡苔薄。治疗可采用健脾养胃,引血归经之法,选择归脾汤方加减。药如:黄芪、白术、当归身、炒枣仁、芡实米、乌贼骨各15克,太子参30克,炙远志、龙眼肉各9克,广木香、茜草、荆芥炭各6克。乳房有肿块的,加福橘核30克(打),生牡蛎30克(先煎)、夏枯草15克;如兼有肝郁而见胸闷烦躁、乳房胀痛等症者,加丹皮10克,柴胡6克,路路通9克,元胡索15克。

    痰凝血瘀证这种证候形成的机理与肝脾受伤有关。中医认为,脾能运行水液,脾虚不运,水液行迟,凝聚在某一部位则形成“痰”;肝气调达可推动血液的流行通利,若肝气郁滞,血结不行,与痰纠结,则形成痰凝血瘀的病理变化。痰、瘀在乳部的脉络中阻塞,不仅会形成结块,也会导致脉络中的血液不循常道,从而外溢,发为乳衄。

    痰凝血瘀证的临床特点是:乳头反复衄血,色紫红,乳房内可触及结块,压之胀痛。月经往往错后,经量少或淋漓日久,或经期腹痛。同时可伴有胸肋胀痛,乳房部静脉纡曲。舌紫黯,脉弦细。治疗可采用理气化痰,行血止血之法,选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药如:当归、元胡、浙贝母、炒蒲黄(包煎)各15克,赤芍、红花、山甲片(先煎)各6克,桃仁、郁金、鸡血藤、白芥子各9克,生牡蛎30克(先煎)。

    以上对乳衄的辨证论治,在临床具体运用时,还要注意到不同证候间的交叉和相兼的情况,如肝经郁火与脾胃虚弱相兼的,就需补、清、疏、止合用,并用复方治疗,同时佐以调经的方法。(文章来源:《妇女健康之友》), 百拇医药(哈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