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果实类 > 吴茱萸
编号:86314
吴茱萸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药材来源]

    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及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燥烈,长于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凡肝胃虚寒气逆及下焦寒湿脚气等证均为要药。
, http://www.100md.com
    [功 效]

    1.散寒止痛 本品能温散寒邪,可用于治疗胃寒腹痛、寒疝疼痛、肝寒头痛等多种因寒引起的疼痛。

    2.降逆止呕 可用于肝寒犯胃引起的呕吐、口淡,亦可治疗肝火犯胃、胃气上逆的胁痛、呕吐酸水。常配黄连泻火,用本品降逆和反佐。

    3.温脾肾止泻 多用于脾肾阳虚的五更泄泻,处方如四神丸。

    [药理知识]

    1.具芳香健胃驱风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作用。

    2.具降血压作用。其作用主要是使外周血管扩张而降低了外周血管阻力,且与组胺释放有关。有报道由吴茱萸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脱氢吴茱萸次碱有急性降压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前列腺素合成物而间接引起的。
, http://www.100md.com
    3.具兴奋子宫作用,吴茱萸所含的多种成分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一些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还能杀死猪蛔、蚯蚓及蛭等。

    [有效成分]

    含挥发油0.4%、吴茱萸碱、吴茱萸素等。

    [临床应用]

    1.治疗高血压病:宁氏制胶压散方用胆制吴茱萸500g,龙胆草醇提取物6g,硫磺、朱砂各50g,醋制白矾100g,环戌甲噻唪175mg,共研极细末每次200mg左右,倒入脐窝覆盖棉球,胶布固定,每周更换1次,1月为1疗程。(《浙江中医药》1986;21(6):282)

    2.治疗溃疡性口腔炎:以吴茱萸粉加适量醋,调成糊状,置于清洁布上,分别包在两脚涌泉穴及其周围,24小时后取下。(《中药学》颜正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375页)
, http://www.100md.com
    3.治疗湿疹:吴茱萸30g(炒)、乌贼骨20g、硫黄6g,共研细末备用。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1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中药学》第375页)

    [贮 存]

    [鉴 别]

    [使用禁忌]

    1.吴茱萸毒性小,常规用量服用安全。大剂量使用对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可引起视力障碍及错觉。有内服30克引起中毒的个案报道,表现为腹痛、腹泻、视力障碍、错觉、毛发脱落。

    2.过敏反应 有报道个别病人服用吴茱萸后引起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

    3.药不对证 吴茱萸性热,多用于寒证而不宜用于热证。如肝火上炎的头痛,下焦湿热的腹泻,都不宜用本品。热证用热药,则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本草纲目》中所说的:走气、动火、昏目、发疮。另外,本品治疗肝火犯胃、胃气上逆,是按黄连10克、吴茱萸1~2克的比例组成左金丸。如误将两药按同等分量组方,则不宜治疗肝火犯胃证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