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88249
足横弓塌陷的手术治疗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作 者]

    陈卫衡 郭效东

    [单 位]

    [来 源]

    [全 文]

    足横弓塌陷是一个常见病,但由于未被充分认识和重视,又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故到医院治疗的病例并不多,且文献中也未见总结报道,笔者自1989年始研究并不断改进手术方法,至今共收治此类病人38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38例,均为女性,年龄21-62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单足12例,双足26例,共64足。第二跖骨头塌陷8例,10足:第二、三跖骨头塌28例,50足:第二、三、四跖骨头塌陷2例,4足。术前主要表现为前足行走疼痛及足底胼胝,约一半病人术前到过浴池修脚或自行修胼胝,但1-2周后胼胝及疼痛复发,需经常修脚。足横弓轴位X线示塌陷跖骨头低于其它跖骨头水平连线。
, http://www.100md.com
    2治疗结果

    全部病足手术后症状消失,长时间走路时前足无疼痛,胼胝于术后六周左右自行软化。术后X线示塌陷跖骨头与其它跖骨头在同一水平或略高。随访时间最短半年,最长5年。本组病人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治愈率为100%

    3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局麻或加胫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同时气囊止血带上于踝上部位,以减少出血。在跖骨头背侧取纵行切口约0.5CM,切开皮肤、皮下深达骨膜,特制微型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再用微型骨钻分别从跖骨颈背侧向跖侧、双侧斜面45°三个方向进行钻孔,然后闭合折骨,并将跖骨头向背侧移动一个皮质,这样即完成了-个跖骨的矫形(如附图所示)。若有多个跖骨头塌陷,则重复上述方法。术后用纱布垫分别垫于跖骨头跖面并加压包扎,一天后可用足跟下地走路,二周后嘱病人前足在绷带垫高下进行适当踩地练习,六周可拆除固定,逐渐恢复功能。
, 百拇医药
    4讨论

    4.1从功能上看横弓 目前对足横弓解剖结构的认识尚存一定分歧,有人认为由跗骨与跖骨构成,跗骨及跖骨基底为横弓后部,五个跖骨头为横弓前部;也有人认为由三个楔骨和五个跖骨基底组成,各跖骨头站立时完全着地,不宜看作横弓组成;但也有人认为1-5跖骨头不负重时呈弓型,负重时弓型消失,故可称其为横轴弓。总之,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负重行走和减少震荡,足骨便形成了足弓,使足底突向上方,既可缓冲行走时对身体所产生的震荡,又避免了足底血管神经受压,而横弓就象连接内、外侧纵弓的桥梁既能使足部发挥其整体作用,又能在行走过程中合理分配用力方向和部位,可见从功能上来分析横弓的概念似乎更为客观。

    4.2病因病理特点 人体的步态分为负重期和摆动期,负重期从足跟着地开始到足趾离地结束。Grundy在1975年研究发现,足跟着地后,足底压力中心向前移功,压力落在跖骨头,在足趾离地前才快速传递到拇趾,可见人体在行走时,跖骨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单独承受全身体重,而在站立时,体重通过双小腿传导到距骨,再沿足弓分散到跟骨和第一、五跖骨头三个点上,同时负重力线落在第一、二趾蹼间。所以,当足部结构不良或力学上不平衡时(如踝关节失稳、跟骨外翻、第一跖骨内翻、拇外翻、长期穿高跟鞋长时间行走等),则使力线外移或分散,导致足横弓塌陷,跖骨头平均受力,使足底部软组织和皮肤受压而产生胼胝和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 百拇医药
    4.3治疗目的和手术机理 横弓蹋陷的治疗目的一是解除症状,二是矫正畸形。由于该病多因足部畸型使下肢负重力线分散所致,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同时纠正足部的其他部位畸型,如拇外翻或跖内翻等(关于足部多发畸形的治疗将另文总结)使力线恢复至第一、二趾蹼间,其他跖骨头就可免受多余负重压力而使疼痛减轻:而通过跖骨颈截骨并将跖骨头拾高,则直接使足底部软组织和皮肤不受压迫而疼痛症状解除,术后纱布垫固定于跖面,并于两周后即行踩地练习,也有利于保持抬高的跖骨头并重塑横弓。该手术的优点是:(1)疗效好,本组38例全部治愈;(2)麻醉简单,局麻即可完成手术,因此老年或伴有其它疾病的患者同样可以接受手术;(3)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愈合快,并可同时进行多处矫形。另外手术后几乎看不到手术疤痕,达到了矫形和美容的效果;(4)由于采用闭合折骨,局部较为稳定,因此,采用绷带代替石膏固定,减轻了病人活动不便的痛苦,缩短病程,而且未出现截骨端再移位或不愈合情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