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93146
徐定超与中医药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09期
     徐定超(1845~1918年),字班侯,浙江永嘉枫林人,人称永嘉先生。清·光绪癸未进士,官为监察御史、国史馆协修。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尊重科学,力主改革,爱国爱乡,献身于民。徐氏不仅是我国近代史中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医学家。徐氏于1899年任京师医学教习,1902年任京师医局司诊,对中医学有着精湛研究,所编中医讲义多种,现存有《内经注》、《灵枢·素问讲义》、《伤寒论讲义》等。

    徐氏对中医学情有独钟,其言情表于《伤寒论讲义·序》和一些有关文书之中。其严谨之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由此可略窥一斑,读后颇受启迪和教育。

    读书穷理勇于探索

    徐氏爱上医学,其受塾师李廷材之影响颇深,李氏精通古典医著,教书之余,常为人治病,他高尚之医德风范,在徐氏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徐氏在《伤寒论讲义·序》中自谓:“定超少多病,喜阅方书,迄无所得。壬寅春,病下痢赤白,一药而愈。嗣以食复屡发,延至癸巳秋间,病重几殆,一老妪与以汗药数片以痊。”从此以后,中医药就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乃知此事之无穷,遂发愤求之于古,稍稍能通其扃钥得其肯綮矣。”于是致力“读其书,穷其理,习其事。”
, http://www.100md.com
    他认为中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其产生和发展都贯穿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三折肱成良医”。没有实践之理论有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树。反之就“终身不能窥其堂奥”,去肩负“卫生命,起沉疴”之使命。

    徐氏之《伤寒论讲义》,集历代名家之精华,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深入浅出,独出心裁,多有发挥,是一部很有参考和研究价值的中医学著作,也是浙南近代史中第一部有关《伤寒论》研究的专著,值得一读。

    病当择医医当择学

    医者以治病救人为神圣天职,病患者以选择良医为其解除疾苦为强烈愿望。欲为医之良者,必具良好之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知识,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提高,终身奋斗不息。更宜爱岗敬业,廉洁行医。《伤寒论讲义·序》曰:“病者不知医,而一无所择”,“仓卒遇非常之变,张皇无措,乃听命于庸医,而恣其所为。”“病不择医而治谓之幸医,不择学而习谓之懵学,不择人而授谓之瞽,幸其生,懵其心,瞽其目,无感乎医之不明也。”医之为业任重而道元,既是“拯救斯民之疾苦”,又为宏扬中华文化遗产,服务于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文明进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为医者自身素质的修养,必将进一步提高,方能适应社会需求,病员需求。
, http://www.100md.com
    尊古不泥中西并蓄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古医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历代名家辈出,群星灿烂。徐氏处于清末,目睹西医学之迅速发展,古老中医学面临着严峻之挑战。徐氏针对国人深信“仲景为医中之圣”而“又疑其方不可用”之矛盾心理,就在“朝廷锐意兴学,兼及医科”时,出任京师医学教习、医局司诊之职,认为《伤寒论》一书,“反复?绛咀嚼之不能尽其味,枕胙之不能探其幽”,必须锐意潜心研究,弘扬国粹。即着手编著《伤寒论讲义》。

    徐氏极力主张发展中医,引进西医,中西并蓄。取长补短,服务于民。在特向清廷呈奏《中西医派不同宜分办堂折》曰:“中医多理想,西医凭实验;中医重述古,西医贵求新。”各有独到之处,各有思议之精微。“宜分办学堂”,“务使习者专而深得其要”才有利于培育人才。大胆提出“西医于中医外别开蹊径”,“宜延聘各国良医,广购历年经验医方图说”之建议。在当时,这种超越时空之对宏观和微观之进步认识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http://www.100md.com(周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