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外科学
编号:214719
http://www.100md.com 1900年1月1日 《中医外科学》

    定义:一种生长在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现代医学称为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特点:有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6厘米左右,有出脓即愈的特点。

    暑疖

    暑湿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生。体质衰弱者,因皮毛不固,更易发生本病。


    内治

    清暑利湿解毒-清暑汤加味。

    成药验方

    1. 银花9克,鲜藿佩各9克,菊花9克,生甘草3克,煎汤代茶。
    2. 清解片。
    3. 六应丸或六神丸。

    外治
    初起千捶膏盖贴可冀消退;或三黄洗剂外搽。
    脓成切开排脓
    溃后九一丹掺太乙膏盖贴。
    并发湿疹青黛散麻油调敷

    蝼蛄疖

    多由小儿禀素羸弱,气血两虚,聚邪托毒无力,茍患暑疖,治疗失宜,疮口太小,引流不畅,脓毒滞留所致。脓毒旁窜四向浸淫,腐蚀肌肉,串空头皮而成。


    内治

    一般如暑疖,如体虚者宜健脾养阴,用两仪膏,每日15~30克,开水冲服;或以山药粉9克,和入大米煮粥吃。


    外治

    • 扩创手术。
    • 用药线、九一丹引流外盖以太乙膏。脓尽改用生肌散。
    • 有死骨者,待松动后用镊子钳出。
    • 垫棉压迫法:数个头拱出者,可各个切开,药线引流,在空腔上加棉垫绑压,使脓毒得泄,皮肉相连而易愈合。

    疖病

    多由内郁湿火,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亦有因患消渴、习惯性便秘等慢性病,阴虚内热,染毒所致。

    多发于项、背、臀等处,多见于青壮年,任何季节都可发生。


    内治

    湿火风邪证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加减
    阴虚内热型养阴清热上方加生地、玄参、天麦冬
    脾虚便溏者,加党参、黄耆、白术、淮山药
    • 成药验方:三黄丸;或清解片;或六应丸或六神丸。

    外治

    千锤膏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


    针刺

    督脉经上,第六胸椎棘突处。


    护理与预防
    • 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少食甜腻。
    • 经常保持皮肤清洁。
    • 保持大便通畅。
    • 少用油膏类药物敷贴。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