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中药资源学
编号:55676
西北干旱区域的中药资源分布
http://www.100md.com 《中药资源学》
     中国西北干旱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少,干燥度自沿海向内陆增大。水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自然植被按东南向西北沿经度方向更替,主要表现于温带和暖温带广大地区:自沿海的湿润森林到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再过渡到半干旱草原、荒漠草原,直到干旱荒漠。自然植被具有南北延伸、东西交替的特点,这种趋势大致与经度相平行或斜交,故称为经度性地带分布。药用植物同样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暖温带范围内,由沿海的湿润一半湿润到内陆的半干旱一干旱气候的逐步变化,经度地带性分布最为明显。除温带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森林草原及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外,均属西北干旱区域的植被类型。

    本区域地处中温带至暖温带,由于远离海洋,暖湿气流甚少进入内陆,因而形成干旱特征。干旱(包括半干旱)地区是我国三大自然区域之一,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0%(其中干旱区占21.4%,半干旱区占8.6%),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新疆、宁夏、内蒙古三个自治区的全部以及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本区从东到西,由半干旱区过渡到干旱区,植被类型和动物群有显著差异,在中药资源分布上也有一定变化。荒漠上中含砂砾甚多,含盐量也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甚低,在其周围可出现荒漠草原。植被组成中,蒿属、植物和柠条等增多。干草原植被中,以大针茅、委陵菜、冷蒿等为主。半干旱草原相对湿润,地面覆盖率增高,植被组成中,羊草、冰草等禾本科成分增多,土壤中有机质累积明显,具淡栗钙土至栗钙土特征。据统计,本区有高等植物(包括蕨类)3900种,特别是单属科、单种属、寡种属较多,约1000种。本区有中药资源2300种,绝大部分为药用植物,尤以麻黄科、豆科、蒺黎科、柽柳科、锁阳科、伞形科、紫草科、茄科,列当科、菊科、百合科的植物为主。本区常年收购的中药材约200种,其中蕴藏量大的有甘草、麻黄、枸杞子、红花、罗布麻、苦豆根、芦根、秦艽、赤芍、大黄、锁阳、瑞香狼毒、伊贝母、新疆紫草和黄芩等。本区中药资源分布的特点是植物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突出、资源较集中;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如甘草占全国蕴藏量90%以上,麻黄占全国蕴藏量80%以上。本区栽培和养殖的中药材品种少,但质量好、产量大,尤以枸杞子和红花最为突出,此外,主要还有伊贝母、黄芪、银柴胡及马鹿茸等。在西北干旱区域,民族药和民间药比较丰富。以维药和蒙药为例:维吾尔族居住在天山南北,常用维药有360种,大部分为本地出产的干旱区域的特有植物,如新疆阿魏、阿里红、索索葡萄、黑种草、阿育魏、香青兰、异叶香青兰、孜然、硬尖神香草、泡囊草、骆驼蓬、苦豆子、雪荷花、阿月浑子、一枝蒿、驱虫斑鸠菊、菊苣、刺糖、洋甘菊等;蒙古族用的蒙药有1000多种,特有的地产药用资源有角蒿、白龙昌菜(脓疮草)、山沉香(羽叶丁香)、白刺果、蒙古莸、沙芥、沙冬青、铁杆蒿及酸马奶等。

    本区有药用动物160种,其中不少已列为国家或地方的保护物种,如麝、熊、羚羊等,此外,主要的还有马鹿、狐、野驴、狼、刺猬、蝎、虻虫、水蛭等。本区畜牧业发达,家养药用动物有牛、羊、马、驴、免等。药用矿物约有40种,以石膏、大青盐最为著名,主要的还有云母、白石英、阳起石、禹粮石、麦饭石、蛇含石,龙骨、芒硝、炉甘石、玄精石、滑石、鹅管石、礞石和自然铜等。

    本节将以干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三种自然地带分别记述中国西北干旱区域中药资源的分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