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刺血疗法
编号:53152
咽喉病放血通用方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16日 华人网.国医堂
     取穴方一:咽喉两侧扁桃体部。方法:用挑刺放血法。令患者于光亮处,仰面张口而坐。并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术者左手用压舌板捺住患者舌体,使喉部暴露,右手用挑刀在咽喉两侧扁桃体部挑刺数处,出血为度,不可深刺。若已有脓,破脓为度。后令患者吐出血液或脓液,仍如前坐位,用吹药器喷吹药(方用芒硝40克,硼砂15克,冰片2克,白僵蚕5克,雄黄10克,共研细末,密贮待用)少许,含漱数分钟后即可吐出。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一切咽喉病症。

    效果:屡用效佳,症轻者1次即愈,症重者可连续挑刺2-3次,常获佳效。

    附记:引自《浙江中医杂志》(5)1982年。1、辅助治疗:为了加强疗效,可配服中药。实火喉症用清咽利膈汤,虚火喉症用七味都气丸,白喉用养阴清肺汤,血虚喉症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元参、麦冬等。2、已故老中医王杏林擅长喉科,惯用此法,每能化险为夷。
, 百拇医药
    取穴方二:病变部位及局部反应点(表现)。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

    1、放血刀具:是用不锈钢或马口铁制成的长柄斜刃尖刀,形状类似刻字刀但尖锋较长,柄长15-20厘米,刀头或斜面单刀,长约1.5-2.0厘米。用器械常规消毒方法消毒备用。

    2、施术体位:患者取坐位,微仰面张大口,助手立于患者背后,以双手固定患者头部;术者立于患者正前方进行操作。如喉痈(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时,患者取坐位低头张口,术者取跪蹲位或坐于矮凳上施术;亦可令患者取垂头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头前施术。

    3、施术(操作)方法:先令患者以消毒溶液漱口,并清除口腔痰涎及分泌物,然后以额镜或手电筒光点照亮施术部位;术者左手持压舌板将舌体下压,使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右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法紧握刀柄尾端,并使刀锋斜刃能随意灵活转向。当刀头进入口腔时,要使斜刃向内,刀背沿一侧口角水平置入。直达病变部位进行点刺。进刀和施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如发现有呕恶、咳嗽、拱舌、闭口以及畏怯缩动,要迅速沿原路原式退出刀头,以免损伤口腔粘膜组织或口唇,甚至损伤血管引起大出血。对咽反射过度敏感,畏怯紧张或小儿患者,尤须加倍注意。
, 百拇医药
    喉科放血疗法,不同于一般外科穴位放血,它是根据病变部位和疾病不同阶段的局部表现,在局部进行疏密、深浅、轻重等不同手法点刺,以达到放血泄热,排痰泄脓等不同目的,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因此点刺放血时,要根据所要达到的不同目的,分别采用下列不同手法:

    (1)放血为泄热时,如病变局部红肿范围大而柔软高凸者,可采取疾速、轻捷、疏散的点刺手法,操作时刺入不可过深;一般约0.2-0.3厘米出血即可。本手法多用于乳蛾、喉风初起者;如果病变局部红肿范围小而坚硬平塌,则需采取急速而重的手法,点刺密而浅,一般以0.1-0.2厘米为宜,适用于牙咬痈、牙痈初起者。

    (2)放血为排痰泄脓时,点刺手法应根据痰包、脓肿大小及腔壁厚薄而定。小则点刺1-2处即可,大者可点刺3-5处,手法应重于放血泄热,刀尖可刺入0.5-0.7厘米,或可深达1厘米以上,必要时在刀锋刺入后还可转向180°-360°,以使刺口扩大,有利痰脓排出顺畅。部分喉痈患者在点刺出脓之后,尚可配合放置药捻,以利脓液引流通畅。施术完毕,刀头按原路原式退出,并令患者以消毒溶液漱口,咯出脓痰污血,局部喷以外用药。
, http://www.100md.com
    根据病变不同,分别应用自制的仙砂散、兰吹药、玉雪丹等。其具体配方组成如下:

    兰吹药:炒硼砂、元明粉、青黛、冰片。

    仙砂散:炒硼砂、炉甘石、人中白、尿浸石膏、琥珀、白青果、冰片、西牛黄、青黛。

    玉雪丹:炒硼砂、地力粉、蒲黄、僵虫、炉甘石、天花粉、尿浸石膏、薄荷、冰片。

    主治:一切咽喉疾病及牙痈等病症。

    效果: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3年。此法为上海朱氏喉科放血疗法临床经验。在临床配合应用时,确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临证时,内治具体方药,应根据不同病和证,选方用药。,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咽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