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临床医学(内科) > 精神医学
编号:96591
第十八章 心身疾病
http://www.100md.com 《精神医学》

第十八章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orders),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为重要病因引起有一定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的某些躯体疾病。故与神经症等是有区别的。

心身疾病,早在我国中医学就有记载,即喜、怒、忧、惊、悲、思、恐七情的心理因素的发病的主要因素。近代心身疾病,是19世纪20年代由心身医学提出的心身疾病的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病因和主要研究: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

一、病因:

(一)心理因素:即生活事件。如家庭、经济、生活、职业、工作、子女、夫妻等引起各种心理因素。

(二)社会因素:一般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等。如空气污染、居住拥挤、交通繁杂、噪音干扰、环境卫生不佳、人际关系等因素。

(三)生物学因素:遗传、性格、体型和文化、教育、教养等素质也有一定关系。

二、中介机理的研究

有关心身疾病发病机理,是什么情绪和心理因素会引起机体各系统的疾病?现在从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进行研究。

(一)神经生理机理的研究:心理社会因素的应激可传入脑内,若主观认为是恐惧的信息,就会引起惊恐、焦虑或愤怒。这种恐惧心理又对大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以至导致功能障碍,当心理反应时,交感神经中枢兴奋,通过网状结构向下传递,可引起总体性交感神经反应,多而导致血压上升、全身代谢增强、胃肠道抑制等。如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时,上述的功能活动起着相反作用。因此长期持续的心理反应能使交感和副交感的对立统一出现失调。

(二)神经内分泌机理的研究:内分泌系统具有使机体适应环境的作用,下丘脑垂体激素有调节肾上腺、甲状腺等激素的作用。心理因素能改变激素水平,因而影响所有的代谢过程,如高度紧张或抑郁状态时,血液儿茶酚胺含量增高,一旦这种因素多次反复,可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持续增高,激素水平的改变影响代谢过程。经过反馈作用,促使神经递质更新率,儿茶酚胺增高,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可使整个功能的稳定性改变,从而可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

(三)免疫机理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有密切关系。心理因素影响激素的分泌,从而可使免疫功能降低而引起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和部分癌症病人在病前多有心理因素的既往史。

三、范围

早期提出的典型心身疾病有:消化性溃疡、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毒症、支气哮喘、冠心病等等。这些多为公认的。近年来范围有所扩大,几乎包括所有躯体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甚至癌症亦纳入心身疾病范畴内。

按各器官和学科分类有:

(一)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率不齐等。

(二)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神性(心因性)厌食等。

(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等。

(四)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肥胖症等。

(五)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挛性斜颈、植物神经障碍等。

(六)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

(七)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症等。

(八)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等。

(九)眼科:青光眼、弱视等。

(十)耳鼻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口吃、咽部异物感等。

(十一)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

(十二)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等。

四、主要常见的:

(一)原发性高血压病:导致血压升高难度因素很多,而人们的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改变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长期持续精神紧张或焦虑因素,使血管阻力增加,便产生血压上升。同时,交感神经的长期兴奋,使肾小球动脉持续收缩,久的形成高血压。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心理因素和性格特征起着明显作用。胆固醇含量增高和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发现胆固醇增高主要原因是情绪因素,否定是饮食。也是研究者指出,冠心病与人们性格有密切关系。即A型性格者比B型性格者患病率为高。

(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瘘管实验指明,心理因素可改变胃液分泌,如愤怒、紧张、惊慌和憎恨等心理因素往往使胃酸增加,而抑郁、苦闷或焦虑等胃液减少。火灾、洪水、空袭和地震等造成的心理影响,常可引起应激性胃溃疡。在通常情况下丧偶、离婚、恐惧、失败等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这些心理因素都可导致迷走神经兴奋,从而使胃液酸度增高,引起溃疡疾病。

(四)支气管哮喘:心理因素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而致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增加气流阻力。这种体液免疫反应,是心理因素和肾上腺一受体功能障碍降低引起的。

(五)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本症的发生与患者性格特征有关,常见于易激怒、过敏、多疑善感等性格。特别是在强烈、急剧的心理因素影响下,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因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的利用加速,因而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

(六)荨麻疹:寻麻疹虽属过敏性疾病,但与心理因素的关系较密切。特别是慢性反复发作时,尤为明显。与过敏紧张、焦虑、烦闷等心理因素也有关。有的患者因烦闷会使荨麻疹不能再度发生。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首先要采集详细病史,进行全面的躯体、神经系统、精神状态、物理、生化检查。还要考虑有关实验室检验和心理检测。最后确定诊断,下述几条可作为参考依据。

(一)确定心理一社会因素存在;

(二)心理一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三)病情改变常受心理一社会因素影响;

(四)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格和易感性有某些关系;

(五)排除神经症,特别是癔症、疑病症、焦虑症等。

六、治疗:

(一)药物治疗:是对心身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但并不能根治。可用抗焦虑药,如苯二氮类,能消除焦虑、紧张、有良好作用,可促进疾病的恢复。

(二)心理治疗:保证解除患者的疑虑等治疗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使用以下方法:

1.行为治疗:是以学习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治疗方法。让患者学会和适应新的反应方式,消除或克服旧的病态的反应方式,以纠正、克服或消除病态症状。主要训练患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其主要方法有,条件的消退和条件的对抗。

2.生物反馈治疗:籍助于仪器,让患者能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矫正内脏的反应。具体方法为,应用生物反馈装置,以躯体生理信息转变成易于理解的信号或计数。提示患者有意识的去控制病理过程,通过不断的反馈,促使功能恢复。

3.自我训练:内容有自我矫正、自我中和。自我矫正是一种自我训练的方法之一。以自我功能去平衡失调的方法,在治疗心身疾病时,尚有训练特定器官的方法。自我中和是解除受压抑的心身症状。治疗时采取自我释放、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语表达的方法,在进行疏泄时,一旦在自我训练后感到有所改善,可引导患者更主动的发泄或讲出心理和躯体的症状。

(于清汉)

校对时间:99-12-15 21:12 何娟迎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