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8596
登革热,席卷南半球的瘟疫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6日 《生命时报》 2006.09.26
登革热,席卷南半球的瘟疫

     与疟疾一样严重,是公共卫生的头号敌人

    2002年登革热肆虐整个东南亚。

    开版的话:从“疯牛病”到SARS,再到禽流感,纵观近几年来影响大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其爆发和流行无不让人惊心动魄。虽然很多人对这些名词相当熟悉,不少人甚至曾经有过患病体验,但这些疾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它们给社会带来了什么,人类应该如何从中吸取教训,不少人并不完全清楚。从本期起,我们将在每个月的最后一期推出“医史钩沉”,用历史给大家提个醒儿,希望我们不再重蹈覆辙。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登革热,那是一个瘟神,你没有因为它而死掉,但是还不如死掉。——美国登革热研究专家杜阿乃·古博勒

    登革热,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百余年前,这种疾病只有零星的爆发,但自从20世纪中期以来,登革热的爆发规模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出血性登革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 http://www.100md.com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有50万的住院病例,受威胁人口达25亿,其中90%的病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平均死亡率为5%。登革热已成为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WHO在日内瓦总部的一名登革热专家麦克·那森认为:“它是无人关心的疾病,却正在威胁我们的生活。”

    登革热名称的由来

    登革热是一古老的疾病,也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虫媒病毒病。登革热自从被发现以来,曾经叫过许多名字。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出现了一种有关关节疼痛和发热的疾病,医学专家称之为“关节热”。

    1789年专家总结了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即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皮疹,故又称之为“断骨热”。又因其热型不规则,经4—5天高热后体温可能骤然降至正常,12—14小时后又出现上升,呈“马鞍状”曲线,故又有人称之为“马鞍状热”。

, 百拇医药     “登革”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装腔作势,它形象地描摹了患者由于感染疾病而发高烧,关节疼痛,走路时步履蹒跚、步态夸张的样子,颇似纨绔子弟走起路时的那种架势,故又称“公子热”。1869年,伦敦皇家内科学院正式将此病定名为“登革热”。

    1943年日本人首次分离出登革病毒,1944年美国专家分别从美驻印度、新几内亚和夏威夷士兵血清中分离出登革1型病毒和登革2型病毒,1956年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分离出登革3型病毒和登革4型病毒,从此揭开了登革热病原体的神秘面纱。

    登革热是种热带病

    由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98年登革热流行分布图”可以看出,登革热呈世界流行,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和中南美国家,可以说它是席卷南半球的瘟疫。

    登革热的出现,需要足够密度的蚊媒、足够多的某种病毒易感人群,以及某种流行毒株的存在作为基础。它的大规模流行,主要与全球人口激增,城市化进展毫无控制,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有关。
, http://www.100md.com
    随着交通旅游业的发展,人员流动频繁,导致了蚊媒的扩散。另外,控制蚊子的方法自1970年来效果已显著下降。尤其是一些对蚊虫有强大杀伤力的“滴滴涕”、“敌敌畏”、“六六六”等高毒性杀虫剂的禁用,使蚊虫的家族壮大,再加上登革热病毒时常发生变异,使人群失去免疫力,最后出现了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

    台湾曾是重灾区

    台湾是历史上有名的登革热流行重灾区,最早有记录的大爆发发生于1870年,最近、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42年。

    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飞机不定时地飞到台湾领空,集中轰炸日本军队或建筑物。为了预防建筑物被轰炸后起火燃烧,当时的政府规定,所有建筑物、住宅附近必须储备消防水。然而,战火一来,民众只顾逃生,当然无暇顾及这些容器里的储水,于是长期储存的死水就成了登革热病媒蚊幼虫的最好孳生场所。

    随着东南亚作战军人不断换防回台湾,登革热病毒源源不断地从东南亚疫病流行地区进入岛内。当病毒遇上蚊子幼虫,登革热便像着火一般热了起来。当时共有500万人感染,约占当时人口数的六分之五。可以说,现在60岁以上的台湾人,只要当时生活在岛上,绝大多数都罹患过登革热。后因全岛喷洒滴滴涕以防治疟疾,因而抑制了蚊虫的繁殖,登革热也得到了控制。
, 百拇医药
    在沉寂40年之后,1981年登革热在屏东地区卷土重来。当时的屏东,地下淡水大量匮乏,河床渐露,很多村庄的居民都需要储水来生活,家家户户的锅碗瓢盆里都少不了一钵水。跟二战期间一样,人们无意间为登革热病媒蚊幼虫的孳生创造了条件。因为当地已40年未发生这种疫病,所有人对这种病的病毒均无抗体,所以当地渔民从东南亚国家不小心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就将病毒带回来,经由当地病媒蚊的传播便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医护人员对这种流行病也缺乏足够戒心,一时间感染人数达到8000人,占乡民总数的80%。

    厄尔尼诺在南美成“帮凶”

    许多人都还记得1995年夏季的那场热浪。它卷携着登革热的切肤之痛,给南美洲哥伦比亚一击重创。

    那个夏天,“厄尔尼诺现象”让哥伦比亚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还带来了一场50年一遇的大暴雨。在高热潮湿的环境中,蚊虫卵的孵化期从10天缩短到6天,加快了繁殖周期,蚊虫肆虐。
, 百拇医药
    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地球两极附近,科学家监测发现,海水逐渐变暖,并且与海岸被污染的淡水相汇合,有毒赤潮出现,浮孵生物体内寄居的病菌也大量滋生。与此同时,淡水鱼、爬行动物和蝙蝠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携带病毒蚊子数量的生物却因为栖息地遭到破坏而大量死亡,致使很多害虫失去了天敌的制约。

    毫无疑问,这种大环境给登革热病媒蚊幼虫的孳生创造了条件。不断发达的海陆空交通也赶来“助纣为虐”,人口全球流动给哥伦比亚带来了其他地方的病毒,登革热就这样爆发了。

    由于公众医疗体系的资金不足,社会经济不够发达,哥伦比亚的登革热没得到及时控制,短时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播和扩散。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证实,仅1995年,整个南美洲有20万人受到感染。同年,50年代以来最大一次黄热病肆虐秘鲁,就连西非国家也未能逃脱这一连串瘟疫的狂轰滥炸。

    自此,登革热就成了南美人的心头大患。2000年,泛美卫生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该年度拉美地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性登革热患者多达25万人,其中巴西和巴拉圭登革热发病率最高,分别发现了17.2万例和2.4万例。在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登革热患者也都超过了1万多人。此外,多米尼加、阿根廷和墨西哥也发现了登革热患者。
, http://www.100md.com
    2002年厄尔尼诺现象再次出现,登革热也再次肆虐南美洲,这次的袭击重点是巴西。在著名旅游城市里约热内卢,由于人员流动集中,疫情最为严重。不少少年在参加完夏日狂欢活动返回家后,便开始出现剧烈头疼、发烧、呕吐等重度感冒症状,之后发展到昏迷、抽搐、便血,有的抢救不及时,就停止了呼吸。

    为了停止这场蚊子带来的灾难,巴西政府甚至不惜调动军队来消灭可能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虫。不幸的是,登革热仍以平均每小时感染一人的惊人速度在巴西全国蔓延。截至2002年5月底,巴西的登革热患者就达到了55万人,其中出血性登革热患者达1728人,有84人被夺走了生命。

    登革热对经济影响大

    尽管相比较疟疾、鼠疫等流行病来说,登革热的死亡率较低,但是它的患病人数巨大,就医人群基数也很大,这就意味着,它会对经济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

    世界银行发明了一种量化破坏生活质量和生产力的程度的单位,叫做“失能调整生命年”。根据这一标准,登革热在一些地区的危害甚至赶得上艾滋病、肺结核或者肝炎。在南美洲,它与疟疾一样严重,在东南亚,它是公共卫生的头号敌人。

    在登革热爆发相对集中的泰国,每隔两三年都会发作一次,这让这个亚洲地区的黄金旅游地备受经济损失。有人曾预测2001年泰国旅游业肯定火爆,然而六七月间在东南亚乍起的“登革热事件”,却使泰国遭遇旅游危机。许多旅客要求退团,大批打算去泰国旅游的人改变了路线,很多旅行社面对突如其来的坏消息措手不及,心灰意冷。

    如今,那森、古博勒和其他专家正在试图让登革热问题进入公共卫生议程,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不久前,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基金会还准备在韩国汉城的国际疫苗研究所建立专门的登革热疫苗计划。, http://www.100md.com(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 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