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7095
吸氧过量会中毒(专家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27日 《生命时报》 2007.02.27
吸氧过量会中毒(专家号)

     专家说,在家吸氧并非人人适合

    最近几年,原本医生才会提及的“吸氧”成了一个时髦词汇。很多人在家自备氧气罐、氧气袋,或者到所谓氧吧里去吸氧。老年人以此保持健康,中青年主要用来缓解疲劳与压力。但是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早产儿因吸氧过量导致失明的新闻,一下让很多人犹豫起来:看来这氧气并非完全有益无害,到底什么时候吸、怎么吸才安全?

    氧气中毒有4类

    “这种早产儿失明属于4种氧中毒中的眼型中毒。”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副主任葛环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此外还有神经型、肺型和溶血型。

    葛主任表示,吸氧时必须严格掌握吸氧时间、氧气浓度和压力等。按规定,早产儿出现紫绀、呼吸窘迫、动脉氧分压和经皮氧饱和度不正常才需要吸氧,一旦时间过长,就很可能造成视网膜纤维增生,形成新的血管,有可能导致视网膜剥离,造成失明,这是眼型氧中毒的典型表现。另外,神经型氧中毒的症状多为抽搐;肺型为胸疼、憋气、肺活量降低和肺炎等;溶血型多表现为血管中的红血球破裂。

    葛主任指出,治疗吸氧分为高压氧和常压氧,前者最常见的是神经型氧中毒,后者在长时间高浓度的情况下会引起肺泡病变,抑制呼吸中枢,导致窒息。

    “医用氧是一种药”

    治疗吸氧需要明确的指征。葛主任告诉记者,缺氧的主要判断指标是血氧分压。对于三四十岁的人,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应在90以上,70岁以上的老人则应在70以上;另外,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如果血氧分压低于60,都属于明确缺氧。

    在吸氧的两种类型中,常压吸氧主要针对的是心脏和呼吸系统缺氧性疾病,如肺炎、哮喘、心脏病等;而高压氧则针对缺氧缺血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脉管炎、组织性损伤(如脑外伤、骨头延迟愈合)等,此外还有突发性耳聋、牙周病等,其主要功能是修复损伤细胞,建立侧支循环,缓解症状。

    葛主任告诉记者,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吸氧已有100多年历史了。1988年,国家明确规定,医用氧的浓度为99.5%,和含有较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杂质的工业用氧不同,更和一般所说的氧气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药物,不是气体。”葛主任指出,因此,在使用上应该严格遵照医嘱。

    在家吸氧并非人人适合

    医用氧是药物?听到这句话,记者不由得想到现在有很多人在家里自备吸氧设备,时不时拿出来吸一下,有些报道更是“告诫”白领要通过吸氧来改善亚健康。对于这些情况,葛主任指出,在家吸氧并非人人适合。

    葛主任说,适合在家吸氧的有以下几种人:有间质性或喘息性肺部疾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缺氧症状等病史或者属于高危人群。其他的人最好不要在家里吸,其原因,一是掌握不好吸氧的时间和量,二来也没必要,尤其是小孩,必须到医院请医生指导。

    葛环说,一般人如果没有相关疾病,即使感觉劳累,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也接近百分之百,再吸也没什么用。即使要吸,也必须掌握好量,一般来说应在2升/分钟以下。间质性肺部疾患可以开大一些,但也必须在3升以下。如果还不能缓解,就要立刻上医院。, http://www.100md.com(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