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5789
珠峰的8000米生死线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3日 《生命时报》 2007.07.03
珠峰的8000米生死线
珠峰的8000米生死线
珠峰的8000米生死线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登山者遭遇不同命运

    救人女英雄米甘·麦克格拉斯

    乌莎·比斯塔

    戴维·夏普

    刺激、挑战从来都与危险并存,这在登山运动中体现得最为典型。就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000米处,先后有两人因病倒下,所不同的是:2006年5月,登山者因无人搭救,命丧雪山;1年后,另一名濒临死亡的登山者经人舍身营救,回绝了死神的邀请。

    2007年5月: 把自己的氧气给病人

    今年5月底,尼泊尔登山协会主席授予29岁的加拿大女子米甘·麦克格拉斯“雪山营救英雄”称号,缘于她挽救了尼泊尔登山者乌莎·比斯塔的生命。麦克格拉斯是加拿大空军的一名工程师,现居渥太华。她自幼喜欢登山运动。今年5月,麦克格拉斯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加拿大登上世界七大高峰的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 http://www.100md.com
    5月21日,她和同伴正在向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就在海拔8000米处,她看到了发生严重脑水肿的比斯塔。

    和营地的医生取得联系后,麦克格拉斯在同伴的帮助下将比斯塔装进睡袋,然后将她放在雪橇上,抓紧时间让比斯塔离开这个“死亡之地”。

    上山不易下山更难,麦克格拉斯等人此时已是筋疲力尽,保证自己安全下山尚且不易,何况还要拖着比斯塔。几个人轮流拖着睡袋,互相帮衬,尽量避免摔倒。

    很快,氧气不多了,仅仅能够维持他们回到大本营。但为了延续比斯塔的生命,他们将氧气给了她,而自己却气喘吁吁,拉着病人向山下走去。

    比斯塔的病情不断恶化,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嘴里轻声讲胡话。此时,另外几个登山者也赶来帮忙了,他们是三位欧美登山者和三位夏尔巴向导。

    麦克格拉斯赶忙给营地的医生打了电话,在他们的指导下给比斯塔注射了类固醇,以缓解她的症状。
, http://www.100md.com
    今年22岁的比斯塔是第一次攀登珠峰。过去她参加过几次登山活动,但攀登的都是海拔不高的山峰。这次,比斯塔报名加入了一支登山队。到达8000米高处时,比斯塔感到全身无力,很快倒在了地上。

    看到比斯塔倒下,登山队长却没有停下来,他很快做出决定,抛弃比斯塔。事后,媒体给这位登山队长打电话,但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

    当麦克格拉斯等人将比斯塔送到7920米的营地之后,医生马上给比斯塔输氧、保温和其他治疗。比斯塔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医生们知道,要想保住比斯塔的性命,必须将她送到7300米的营地。哈恩医生和其他人马上又将比斯塔装进睡袋,继续拉着她下山。下山的道路崎岖不平,每往下走一米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途中,哈恩医生等人亲眼目睹一位女登山者从1000米的落差不幸跌落下去。

    经过9小时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将比斯塔送到了7300米处营地。此时,从麦克格拉斯发现比斯塔已经过去整整12个小时了。值得庆幸的是,除了两个手指和几个脚趾冻坏了以外,比斯塔身体的其他部位没有受伤。
, http://www.100md.com
    事后,一位营救者说:“我们当时已经筋疲力尽,因为氧气都给了病人。说实话,我真没想到,她能活下来。”但就是这种对生命的执著,把比斯塔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2006年5月:42人眼睁睁看着戴维死去

    同样的珠峰攀登季节,同样在珠峰8000米高处,一年前的2006年5月15日,34岁的英国登山者戴维·夏普也病倒了,至少42人先后从他身旁走过,其中大多数人甚至两次从他身旁走过,但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任死神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5月14日这天,有些人看见夏普正在修理他的氧气装备。一些登山者猜测,他的氧气很可能快用完了。有一个登山者回忆,14日这天他看到夏普正在苦苦挣扎……

    5月15日,登山者发现了夏普的遗体。

    从各方面的报道来看,夏普以前至少曾经两次冲击珠峰,但都未成功。这次,他独自一人攀登,没有向导,没有队友,设备也相当简陋。也许,对于其他登山者来说,夏普只不过是个陌生人,他们想到的仅仅是自己能否成功登顶。
, http://www.100md.com
    夏普在攀登途中倒下了。许多人从他身边1米远的地方走过,但是没有停下脚步。在海拔8000米处,夏普死了,上演了一幕珠峰悲剧。

    该不该救人引发争议

    夏普之死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震动,也引发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责备登山者只关心攀登珠峰,而不顾他人的死活。

    事实上,如今珠峰攀登活动的商业化色彩已经越发浓厚。攀登者需要付很多钱才能获得批准。与此同时,很多公司雇用登山者攀登珠峰,目的是为自家做广告。不久前,一家世界著名的移动电话公司专门聘请登山者登上珠峰,在世界之巅通电话,以此证明他们的产品性能优良。

    此外,也有些人为那些没有搭救夏普的登山者辩护。他们认为,攀登珠峰本来就是一种冒险,人们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在8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搭救他人,很可能自身不保,因此,不如先保住自己的生命。▲, 百拇医药([英]杰米利·佩奇 刘国栋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