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5653
聪明不能用来造假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0日 《生命时报》 2007.07.10
     血豆腐不能吃了,买回来的鸡蛋也没准一点鸡蛋的边都不沾,还有形形色色的假这假那,绝对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不少假货制作工艺先进精良,科技含量也不低,几乎以假乱真。比如,前段时间在广州、北京等地发现的“人造鸡蛋”,蛋清、蛋黄分明,形感逼真,颜色可与真蛋相媲美,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在我国当个消费者得足够“聪明”:具备广博的知识,从物理、化学、材料、通讯到医学、经济、法律乃至社会学等,能在各种领域中识真辨假;除了会运用科学、法律等重武器,你还得学会使用弹簧秤、验钞器等轻兵器;当然最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在中国当个消费者确实不易。

    这些人能仿制得如此逼真,说明他们还是很聪明的,但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聪明用在造假上呢?或许大家会说,商家逐利是人之常情。然而如果能够把聪明用对地方,不是也能创造价值、实现利润吗?这的确是个“聪明”的命题,远非我等才智者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的。

    不如先来看看,为啥一些人就是“钟情”于把聪明用在造假上。首先,这是在衡量效益和成本之后的一种理性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贝克认为造假有三大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处罚成本。而处罚成本整体偏低,不能使其伤筋动骨,应当是造假者众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社会他律的有待健全和完善。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曾提出“经济学本身不讲道德”的观点,他并不否定道德教育、信用宣传的重要性,而是认为更重要在于制度,首要的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本身的制度。确实如此,比如,对媒体曝光的“葡萄酒年份虚标”现象,也只有等到新葡萄酒国家标准的实施,才有望得到根本遏制。▲(作者为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成员), 百拇医药(薛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