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1512136
西医的中药化之我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6日 网易博客
     王放 焦一鸣

    目前中西结合有多种思路和方法,“西药的中药化”是其中之一。他是指西药按中医药的理论来运用,即辨证用药,当然也要符合西医的诊断用药原则,使中西双重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他是中西医结合在西药运用领域中相结合的一种思路和方法。但目前在临床运用中还不多见,在此我们试对其研究简况及实践条件和临床意义作一概述,以其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便于今后对其进行广泛、深入地探讨。

    1 西药的中药化研究简况

    “西药的中药化”已有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我们探讨“西药的中药化”以及辨证选用西药提供了范例。早在上个世纪30 年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对“西药的中药化”进行了探索,如:对“阿司匹林”的论述,但是限于历史条件,其认识还较肤浅,可是毕竟已对“西药的中药化”的探索开了先河。二十余年前,岳凤先教授[1]就明确的提出了“西药的中药化”的观点,后来陆续有学者对一些西药,从中医药理论到临床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2-7],有的还对某些西药从中医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主治、注意事项等,都作出了糸统的总结[3-5],它已初具中药的雏形,基本上符合中药的特征,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中药复方或中成药来使用,它能够满足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选药的需要。随着人们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还将会有许多的西药将归纳出具有中药的特征,这将扩大中医用药的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 百拇医药
    2 “西药的中药化”已具备了实践条件

    目前临床诊治疾病是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即先辨病(西医),后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且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各专业委员会,对疾病的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都是以此为格式而制定。上述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和诊治方法,完全符合“西药的中药化”探讨及用药思路,为我们探索和运用“西药的中药化”创造了很好的实践条件,即诊断清楚疾病后,就可选用针对该病的西药。在治疗效果最好,副作用又最少的病证中,我们可以确立或验证该药最适用于中医的某个证型和寒热属性以及归经、功效、主治等。

    3 探讨西药的中药化的意义

    “西药的中药化”能提高临床疗效。如:临床中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需要用抗生素,在选择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时,如果中医辨证属寒证,则可以考虑选用土霉素或红霉素,因为这类药属“温热”药[6];如果属中医的热证,可以考虑用头孢拉定,因其对中医热证的疗效明显优于寒证[7]。干扰素与中医的“温热”药相似,在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发现其疗效与中医证型有关,其对肝郁脾虚疗效较好,对肝肾阴虚与瘀血阻络型疗效较差[8]。
, 百拇医药
    “西药的中药化”它能避免使用西药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我们[5]曾对糖皮质激素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作过讨论,认为糖皮质激素性属大热,对虚寒证适宜,对热证就需配合清热解毒或养阴药同用,这样就可防止或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西药的中药化”的使用,在其治疗有效的基础上,还可以从现代药理以及现代生理、病理中,探讨中医病证的实质。我们在阅读文献资料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的科研工作者,在中医药治疗病证有效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中药药理去分析、探讨中医病证的实质及其疗效机理。反过来在“西药的中药化”治疗有效的基础上,也可以探索中医病证的实质。因为在诊断(西医)明确的疾病,其现代生理、病理也是确定的,而且西药的药理也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中医辨证确立后,选择适宜对(病)证的西药,在治疗取得疗效后,我们就能够以药释证,分析相应疾病(西医)中,中医证型的实质,它可以中西医结合病证的探索开辟一新的途径。目前这一工作还未见有人开展,随着“西药的中药化”的推广运用,相信运用这一手段探索中医证型实质的课题一定有人尝试。

    总之目前制定的辨病与辨证的诊断分型标准的使用,以及具有中药特征的西药问世,为“西药的中药化”的临床运用创造了很好的实践机会,他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避免盲目用药以及避免或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在治疗有效的基础上,可以探索中医病证的实质,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是中医药工作者主动接纳西药,并使之成为一味中药,以扩大治疗手段和拓展学术领域,进而寻求提高疗效。所以“西药的中药化”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之一。但由于它是一个新的尝试,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

    参考文献, 百拇医药(瓶尔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