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9766
艾拉,只是刚刚起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9.24
艾拉,只是刚刚起步

     苏勇

    【人物名片】

    苏勇,42岁,甘肃人,复旦大学生化系硕士,浙江大学肿瘤学专业医学博士,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者之一。

    现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光动力药物研发平台首席科学家,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兼职研究生导师。2002年曾在复旦大学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先后主持并参加了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上海市科技重点项目等。

    【人物印象】

    十年创业,每当有新项目进入公司视野,立项总是最难的一关,而苏勇作为分管研发的副总,往往就是那个做决定的人,痛苦和责任常常轮番考验他。

    2003年,“药物传输技术平台”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开会讨论中,一半以上的管理层因难度高、风险大而表示反对。经过仔细分析,苏勇觉得,尽管“复旦张江”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积累,但如果与全球排名第六的实验室合作,就用不着从零开始,公司也就有了比较优势。最后,管理层决定先花一小笔钱做“预立项”研究,等结果出来时,苏勇的坚持把大家都说服了。
, 百拇医药
    如今,凭借这一平台,“复旦张江”已开发出系列抗肿瘤新药,成为国内脂质体药物开发的先行者。

    除了错过公司的成立仪式,苏勇几乎经历了“复旦张江”所有重要的创业历程。十多年的磨练,让技术出身的他对市场的认识胜过了技术本身。商海搏击中,苏勇体会最深的,是企业究竟该如何创新。面对即将到来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春天,苏勇认为,与其一次性爆发,不如练就一身持久创新的“耐力”。

    【人物对话】

    记者:“复旦张江”正在走的是一条以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医药创新之路。艾拉TM(盐酸氨酮戊酸)就是来自公司的光动力药物研发平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光动力药物进行研发?

    苏勇:上世纪90年代,靶向治疗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概念被提及和关注。所谓的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肿瘤发病机制当中某个特有的信号传导通路或者某一发病机制采用单抗、小分子物质来打断它,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药物设计的过程当中,主要是针对肿瘤特异性的发病机制或是信号传导通路,这些在正常细胞当中基本没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很强,只针对病灶组织细胞或者是被感染和潜伏感染的细胞,几乎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比如在癌症治疗中,不会像传统化疗药物治疗引起病人掉头发,引起病人恶心呕吐等,安全性比较好,这一点是很好的优势。
, 百拇医药
    十年前,我们跟踪研究了大量的国际国内光动力治疗研究状况后,在分析了构成产业化前景的必要条件后,我们认为已经具备实现目标的基本条件,便毅然选择了光动力治疗的研究方向。现在看来,我们选择得很好,除艾拉产品之外,我们光动力治疗药物产品群将陆续出来,分别在癌症治疗和皮肤病的其他疑难杂症等多个领域,为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极具价值的治疗方案。

    记者:听说,除光动力治疗药物产品群不久将陆续推出外,“复旦张江”还将在脂质体系列药物方面有产品群出现,可谓是十年磨一剑。那么其研发模式究竟是怎样的?

    苏勇:是的,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肿瘤病人200万人,死亡130多万人。目前,全国肿瘤患者总数估计在450万人左右,并且肿瘤病人呈总体增长趋势。抗肿瘤药市场近几年来销售呈逐年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达12%左右,大大高于全球其他药物的年平均增长率。

, 百拇医药     目前,我国抗肿瘤药物的总销售额已突破20亿元人民币,能生产的药物品种超过50种。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实施综合方案,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但仍旧无法避免多数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大、药物代谢快、肿瘤抗药性增强等缺点。所以,市场上急需安全、有效、缓释的制剂新品种,以满足目前远未饱和的化疗药物市场。化疗药物仍然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无选择性的特点使得其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受到极大限制。对肿瘤药物进行二次开发,可以改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有效率,缩短药物开发的周期,以满足目前远未饱和的化疗药物市场。

    以脂质体为药物载体进行传统抗癌药物的剂型改造和新化合物的剂型设计,是开发化疗药物市场的捷径。因此,无论是光动力药物还是脂质体药物,靶向治疗是其共同特点,我们也认为这是未来人类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在多年前,我们就选择了这种研发模式。今天,其实光动力治疗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她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独特的治疗效果,国外对这个市场也是看好的。而光动力治疗所必须的光电设备也在同步发展。10年前,我们就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光动力研发的水平并不落后,也是有着深厚的基础和积淀的,甚至在某些领域具有领先性。
, http://www.100md.com
    创新研发是需要合适的研发互动环境的,我们“复旦张江”选择这个方向进行研发并构建平台,并不一定要一切从零开始。我们紧密地与大专院校联合,并从已有的基础出发,整合资源,更准确地进行适应症定位,把化合物的标准进一步提升,对适应症进行调整。今天,艾拉作为我们第一个光动力治疗药品已经上市,实现了我们当初的设想,我们提供给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是一个涉及光敏药物、激光治疗仪器、光动力治疗方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

    记者:艾拉作为光动力治疗药物,在国际上是首个应用在尖锐湿疣上的药物。那么从靶向治疗的优点以及光动力治疗的特点来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苏勇:艾拉作为近年来开发的第II代光敏剂,是一种体内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的前身物。外源性ALA经局部给药进入疣体后,可被增生活跃的尖锐湿疣细胞选择性吸收并积累,并在细胞内转化为原卟啉IX(PpIX)等卟啉类物质。细胞内的PpIX是一种很强的光敏剂,经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后即发生光动力反应,产生活性氧等可以对尖锐湿疣细胞靶向性和选择性杀伤的物质,但不损害周围正常的组织细胞。尤其对亚临床状态的感染也能清除,从而显著降低复发率。艾拉是一个药理学非常优秀的产品,靶向性和安全性非常优秀。
, 百拇医药
    艾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为患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药物与激光结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创伤、无痛苦、无疤痕的治疗方案,攻克了尖锐湿疣治疗中一直无法克服的易复发、易损伤、易形成疤痕甚至造成尿路狭窄的难题,在前年举行的全国皮肤病学学术年会上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经国内五家权威医疗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历时一年、总数达453例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艾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尖锐湿疣,能够彻底清除疣体,疣体清除率为98.44%;复发率为10.61%,与对照组C02激光治疗复发率为33.33%相比,有显著降低,治疗后无感染、溃疡、疤痕形成等并发症。

    记者:作为企业负责科研的决策者,您对于创新药物研发的理解是怎样的?

    苏勇: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既要看到国际医药发展的潮流,同时要立足于我们的现有实力;真正意义上的药物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的人才和资金的堆积,更不是好高骛远地搞纯理论研究。
, 百拇医药
    尤其是以知识产权的拥有为重要标志的生物医药企业,要想有具备真正市场价值的创新,就必须一方面对医学应用领域有长期的跟踪和深入的了解,从一线的临床记录和治疗的不满意事件中寻求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从药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甚至计算机等学科中,求证使用各种单元技术的可能性。

    首先,企业要构筑起“概念产品”,并论证其可行性。我们的创新,从创新研发立项之时,就是基于客户、基于当代的医学发展条件,并考虑到患者在经济上是否能负担得起的创新。在多年的光动力药物研究中,合作性研究是很多的。“复旦张江”的研究创新是整合式的,不是单纯的项目买卖。在创新研究的总体工作中,有我们自己的东西,也有大量的合作式成果。同时,对于市场的应用广泛度和回报的评估,是作为企业创新研发所第一个需要面对的。比如,美国的企业把盐酸氨酮戊酸的适应症应用在光角化病上,就是基于光角化病在白种人中的得病率较高这一点,预期获得尽可能多的市场应用并获得回报;而我们“复旦张江”把艾拉的适应症首次用在尖锐湿疣上,也是基于我国近十多年来的具体市场情况。
, 百拇医药
    记者:作为一个以创新为生命的企业,“复旦张江”在后继的新药研发上将有什么动态?

    苏勇:艾拉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未来几年里,仅光动力治疗药物,“复旦张江”就会有陆续的新品推出,确立我们在光动力治疗领域的国际地位。我们的下几个光动力药物,比如海姆泊芬,也是国际上公认最好的,我们做了第一个适应症、第一个化合物。多替泊芬也是治疗肿瘤方面的新药。总之,这些光动力药物,都是在最有可能保持原有组织功能甚至组织美观的前提下,使得肿瘤得到抑制,有安全、无创、无毒副作用或者毒副作用很小这些特点。还比如我们接下来将会推出的多替泊芬,在治疗舌癌和喉癌的时候,其优越性就很好地体现出来。

    光动力药物是最有可能通过大规模计算机辅助设计来筛选的。我们知道,国际国内现在在光敏剂药物品种上的研发是制约光动力治疗应用领域的瓶颈,因此,对于在这个领域内进行药物创新研发的公司和机构来说,解决这个瓶颈是执牛耳于中原的关键。一旦通过大规模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药品研发的筛选,就有可能大量研制这些药。光动力药物研发是计算机技术和量子化学等多学科的结合。我们选择艾拉,就是选择市场的薄弱点的突破。同时,我们在其他几个研发平台上,比如在药物传输系统的平台上,也会很快推出重量级的极具市场潜力的肿瘤治疗新药。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既要看到国际医药发展的潮流,同时要立足于我们的现有实力;真正意义上的药物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的人才和资金的堆积,更不是好高骛远地搞纯理论研究。, 百拇医药(唐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