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8期
编号:11497393
脑桥梗死后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的DTI研究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8期
脑桥梗死后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的DTI研究及意义

     动物实验、病理尸检及影像学试验均已证实,局灶性脑梗死可引起与之相联系的神经纤维发生继发性变性。然而,局灶性脑桥梗死后相关神经纤维的变性特点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前瞻性观察局灶性脑桥梗死后继发神经纤维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评价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研究纳入单侧脑桥基底部梗死患者14例为病例组,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4名为对照组。患者分别在发病第1周、第4周和第12周接受DTI检查。健康志愿者接受1次DTI检查。行DTI检查时,测量脑桥(患者梗死灶所在水平)及近、远端锥体束以及双侧小脑中脚的平均弥散率(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

    患者在每次接受DTI检查之前,先接受NIHSS、FMS和BI评分。在第1周至第12周之间,计算患者的梗死灶及其上、下方锥体束及双侧小脑中脚纤维束FA值变化百分数的绝对值,及NIHSS、FMS及BI临床评分变化百分数的绝对值,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的梗死灶及其同侧近、远端锥体束纤维和双侧小脑中脚神经纤维的FA值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减少(P<0.01)。在第1周时,脑梗死灶的MD下降,而在第4周和第12周时,MD显著升高(P<0.01)。梗死灶同侧近、远端锥体束纤维以及双侧小脑中脚神经纤维的MD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别(P>0.05)。

    从第1周至12周中,患者梗死灶同侧近、远端锥体束纤维以及双侧小脑中脚神经纤维的FA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P<0.01),MD无明显变化(P>0.05)。在随访期间,梗死灶同侧近、远端锥体束纤维,以及双侧小脑中脚神经纤维的FA值减少的百分数绝对值与同期NIHSS及FMS变化的百分数绝对值呈负相关(P<0.05),与BI无明显相关(P>0.05)。

    研究提示,局灶性脑桥梗死后,可以引起与之联系的神经纤维发生顺行性及逆行性的继发性变性,这种神经纤维的继发性变性至少在发病后12周内逐渐进展,并可能会延缓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