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8期
编号:11497407
■读者来信 减少医疗纠纷需要医疗水平作保障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8期
     9月6日观点栏目发表的《医疗纠纷的背后大都存在服务缺陷》一文中,介绍了一例以“颈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疑似“心肌梗死”的病人,误以为是“落枕”,在卫生院接受按摩时,被及时发现,避免了一起医疗纠纷。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服务缺陷”问题,而是一个“医疗水平”问题。医疗水平不高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一大隐患。

    多年前,笔者看到过这样一起纠纷案例。某综合性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患有“新生儿肺炎”的18天的男性新生儿,住院治疗7天后,病情明显好转。这时家长代诉孩子平时大便干燥,时有腹胀,经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孩子出生后大便排出延迟,经治医生考虑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于是建议做钡剂灌肠的X线检查。下午,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果报告未见异常,但孩子却在做完检查后开始出现腹胀。晚上,患儿腹胀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值班医生请科主任看病人后,急请外科医生会诊,外科的会诊意见为:“同意肠梗阻的诊断,但目前病儿全身情况不宜手术治疗”,结果孩子当夜死亡。家长对此意见很大。

    这实际上是一起钡剂灌肠时操作不当,引起肠穿孔,导致死亡的医疗事故。鉴于小儿不易合作的特点,钡剂灌肠时常采用带球囊的双腔导管注入造影剂。但新生儿直肠管径窄小,肠壁薄,有引起肠壁撕裂、穿孔的可能,宜慎用。由于操作的放射科医生不知道新生儿的这一特点,导致肠穿孔,事后害怕承担责任,又隐瞒了真相。儿科值班医生也不了解这一情况,以为病儿腹胀是由于钡剂灌肠引起肠梗阻所致。外科值班医生“不宜手术治疗”的结论过于草率。因为,就算是肠梗阻,病儿全身情况不好是由于肠梗阻引起,不解除肠梗阻,全身情况怎么能好呢?

    试问,如果当时放射科医生的知识能够全面一点,知道孩子不宜使用带球囊的双腔导管,也许这起医疗事故就不会发生;如果当时儿科医生和外科值班医生的思路广一些,采取的措施积极一些,也许孩子也还有一线希望……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重提此事,意在警示我们,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这对于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非常关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