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8期
编号:11497378
血管保护——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新靶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8期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吴以岭 教授认为,目前,世界医学范围内,对脑梗死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溶栓、抗凝和脑保护,它们针对的分别是血液成分和脑组织,而对血管本身却并未予以充分关注。他称,脑血管病的神经保护治疗应从发病的起始点、出发点找出路,即从“出路”上找出路。他指出,血管保护是脉络-血管系统病治疗的基础和前提。

    借助现代科技创新发展络病证治

    吴教授强调,络脉系统越接近发挥生理作用的末端越属于微观领域,受到传统宏观望、闻、问、切四诊手段的限制,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分析理论基本属于宏观定性。高度综合虽然是中医的优势,但微观分析不足,定量不足是中医理论的薄弱环节。随着实验技术进入中医临床,带来了四诊的延伸。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微观诊查方法相适应的辨证分析理论。络病理论按照这样的思路,使中医学向着微观的方向发展,从而升华为新的中医病机理论,创新发展中医络病证治。

    血管保护体现络以通为用的络病治疗原则

    血管保护包括治未病和治已病。治未病是指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是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减少压力以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既病防变则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痉挛、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等以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治已病是指对已经发生脑梗死后的治疗,即保护缺血区微血管完整性、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促进缺血区微血管新生,这是吴教授报告中讨论的重点内容。

    微血管保护是脑梗死治疗的新靶点

    对缺血区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是脑梗死治疗的新靶点。采用通心络进行通络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涵盖了对血络和气络的保护。通心络组方中的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的作用为通血络,即对缺血区微血管的保护,包括保护微血管完整性、减少再灌注损伤、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而人参、降香、乳香、冰片用于通气络,即对缺血区脑组织的保护,从而起到挽救缺血半暗带,保护缺血神经元,缩小梗死面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未完待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