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4371
不要强搭奥运车(焦点热评)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23日 《生命时报》 2007.10.23
     据埃菲社报道,人口学家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将有约1800万婴儿诞生,这批新生儿大部分将生于7月和8月;许多准父母去医院妇产科咨询,希望在今年初秋怀孕,让孩子的出生与奥运盛事同步。

    这种现象的确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些特征:其一,奥运会是中国人的喜庆大事。而中国文化中又恰有一种喜庆“偏好”,喜欢赶各种喜庆热闹,于是生孩子也有了赶“奥运热闹”的倾向。其二,在当代中国文化中,“8”代表好运,北京奥运会开幕日选在2008年8月8日,更吉上加吉,于是,许多父母希望孩子明年出生,最好赶在奥运会开幕的当天。其三,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这又是一个引起联想的文化象征,让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出生在奥运年中,成为“福娃”。

    据有些报道称,2006年新生儿数量为1720万,今年预计为1740万,这都与“猪娃有福”的说法有关。一般来说,新生儿数量是和人口结构正相关的,但有些文化习俗也显然起了某种作用,从而加重了人口出生的不均衡。

    对社会来说,人口均匀增长最有利于“社会安排”,例如,社会对学校教育、医疗设施、就业问题的安排可以比较稳定和均衡。如果人口出生在不同年份中忽高忽低,社会安排的难度就比较大了。例如,这两年由于“猪娃婴儿潮”和“奥运婴儿潮”,医院妇产科就出现了一定的紧张和混乱。

    其实,生儿育女是人类繁衍的“自然”之事,它最好来得更“自然”一些,不必硬性与某些“文化图腾”挂钩。在合适的年龄和合适的身体状况下生孩子,或许对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一些。另外,生儿育女也是一件家庭大事,需要准父母们做出理性判断,实事求是地“审时度势”,而不是去追风赶潮。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在生育问题上搞“一窝蜂”,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紧张,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在网上,甚至有网友调侃:“千万不要像笑话说的,因为拥挤出了流产事故”。这固然是玩笑,但也是一种可能。

    生育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时代特征。例如,在小农经济时代的重男轻女。而在当代,中国的生育文化应有更多的科学特征、理性特征,例如,男女平等的观念、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意识等等。对于一些民俗式的说法和做法,可以在无害的情况下“借用”,但不可过于当真,酿成“痴迷”之误。

    北京奥运会是盛事,是喜庆,中国人都高兴。但按中医的说法,喜也应有度,过喜则伤身。人们喜庆之余,还应保持一定的平和与理性。个人家庭计划应如此,商家在寻求奥运商机时也应如此,不能失去市场理性,靠奥运题材大轰大炒,把好事也炒糊了。对社会和个人而言,盛事喜庆都是短暂的,人们总要回归日常的平淡生活。对国家的发展而言,日常、平凡、沉稳而执着的工作和努力更有决定意义。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http://www.100md.com(黄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