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1850
福建中医学院一个药方造福两岸百姓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19期
     “福建人和台湾人,连青春痘长得都是一样的。”在福建中医学院,来自台湾的学生谢宗志这样诠释闽台医缘。所谓“一样”,要用中医的“三因制宜”来说明。“三因”,即因人、因时、因地。闽台同宗同祖,体质相似,隔海相望,地理相近,气候相同。所以两岸病种相似,用药相近,一个药方可以造福两岸百姓。

    闽台中医药学术流派宛若一条线,牵着闽台割不断的缘。“我之所以选择来到福建求学,是因为福建让我感到特别的亲切。在台湾2000多万人口中,祖籍福建的约占88%。因此,不论是文化、语言、习俗乃至饮食,两地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从所学的专业上加以延展,那么中医讲究的‘三因制宜’,则更能体现出闽台原本一家亲!”这是台湾学生薛嘉良在一次演讲时说的话,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文化认同。

    走过20年

    走进福建中医学院,你会产生强烈的感慨。感慨台湾学生与福建学生在外形和语言上简直没有什么区别,好似一家人一样;感慨台湾学生比内地学生有着更加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更积极的学习热情。
, 百拇医药
    几百名在校台湾生中,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兄弟、有的是师生,还有的是夫妻,许多在台湾已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有的创建了自己的医药公司,有的甚至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学教师。只因闽台医缘相牵,他们来到了福建。

    然而,20年前,由于两岸长期隔绝,闽台中医药学术流派一度无人问津。1987年,台湾当局在民众的压力下,开放亲属赴大陆探亲。在此敏感时刻,福建中医学院敢为天下先,抢占两岸医缘相通这个办学制高点,以中医药为载体,贯彻党的对台战略,开辟对台工作新局面。

    1987年,学校成立了台湾中医药研究室,开办对台中医药培训班。1988年,第一个台湾学生来校就读。此后,为传承具有闽台特色的中医药学,便于开展医疗活动或具有台湾特色的中药贸易,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来校就读中医专业。

    在国家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0年的努力,学校教育不断扩大,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台湾学生教育格局。在校生从1人发展到400多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考上硕士、博士。
, 百拇医药
    20年来,学校为台湾培养上百名毕业生。他们回台后,多数开展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不少毕业生已在台湾中医药界崭露头角,如陈俊明硕士曾任台北中医师公会理事长;王子欣是第一个通过台湾“中医师特考”的大陆毕业生;张琬若等3人成为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骨干教师等等,成了推动闽台中医药交流的主要力量。

    中医药为媒

    台湾学生赖彦升认为,造福两岸人民才是闽台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终极目的。福建中医学院走过的20年很不简单,但两岸交流合作的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打开。

    台湾学生的意愿也正是闽台中医药学术交流的方向。近年来,学校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在师资交流、联合办学、合作开展中药研发等方面有很多新的拓展,先后与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台湾长庚大学医学院、慈济大学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派教师到台湾讲学和临床示范,联合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2006年,与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合作开办医学影像学专业,引进台湾优质的师资、设备和经验,成为大陆第一所真正实现与台湾联合办学的大学。今年9月,与在台湾以药学学科为特色的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合作创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已正式开课,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

    2006年,学校与台湾天明昭信医药集团公司签订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关于在福州建立“中药质量标准检验论证及GMP饮片物流中心”的合作协议,项目建成后,将改变目前国内80%的中药经由广东、香港口岸出口的局面,使中药从福建经由台湾向全世界出口,为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教育做的是台湾青年的工作,影响的是将来的两岸关系。这些学生通过三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大陆生活,目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变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受中华文化熏陶,民族认同感强。台生一人在校,还能吸引家长、亲友频繁探访,带动一家,影响一片,学生和这些亲友返台后,必将对凝聚民族感情发挥积极作用。, http://www.100md.com(福建日报刘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