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1502681
针灸经络研究的新进展——世界针灸学术大会“经络与针灸机理研究”论坛学术报告综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23期
     在近日召开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针联)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经络与针灸机理研究”论坛上,来自国内及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比利时的有关专家、学者围绕“系统生物学与针灸/经络”的主题,共同探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朱兵教授作了题为《国外古代医学中的类“经络”系统》的报告。他通过收集世界几大文明古国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外也有类经络系统的文献记载。成文于公元前1500年以前的古埃及医学纸草文书记录了现代解剖学定位无法解明和生理学功能难以阐述的“管道”(metu—史学家通常把它翻译为chan?鄄nels)系统。大多数的疾病治疗都是疏通metu,调节metu,平衡metu,从metu中排除有害物质,恢复metu的正常功能。古埃及人认为人体的metu形成相互连接的管道网络,并能进行能量与信息的流通,具有沟通身体外部与内部器官的作用,这与经络-脏腑联系功能的描述雷同。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的著作中,也有描述人体表面的联系通道“phleps”,它的循行路线大多与中医的经络相同,竟能也有类似“腰背委中求”的内容。因此,在医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可能都有类似channel或经脉一类的联系通道的叙述。
, http://www.100md.com
    用现代生物学认识针灸经络现象是中医现代化的重点。目前这一领域众说纷纭。任教于哈佛医学院的商成博士检索研读大量文献后认为,经络起源于生物的生长调控系统,由胚胎发育的组织中心网络演变而来。生长调控系统是形成、维持和调节所有生理系统的基础,包括神经、免疫、循环等系统。生长调控模型涵盖了针灸的神经生理学模型,解释了耳穴分布、针灸的长期效应、针灸多模式非特异性刺激的效果等其他生物学模型难以解释的现象。生长调控模型的多项预言(如组织中心有高电导及针灸有广泛的生长调控作用),已在现代生物学及针灸研究中得到证实,是针灸研究领域中具有跨学科预言能力并得到证实的理论。商成博士因此获得美国针灸医学研究基金会特别奖。生长调控模型这一理论得到针灸界多位专家的赞同。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胡翔龙教授全面介绍了经络与脏腑功能联系研究的新进展。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杨永清教授作了《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与靶标发现》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采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方法对针灸效应物质基础进行的系列研究结果。美国威斯康新州的金观源教授用系统论的方法对近50年来针灸经络研究成果作了一个比较性的总结。他列举了30个与针灸临床密切相关的对照性论题,对已取得实证或共识的称为“知”,对不清楚或有争议的则以“未知”形式提出。例如,至今在经络的体表途径或经穴范围内均未发现除神经、血管、肌肉、淋巴等现代解剖、组织学范围以外的其他特异性结构,经络的特殊性结构显然不复存在。认为已没有必要再去从事任何探索经络的特殊性结构的实验,应把研究重点放到“体表-内脏相关”或“体表-体表相关”等有关作为经络本体的功能联系现象中去。在30个对照性论题中,前者多为历代针灸前辈经验与近代科研验证的结晶,后者实际上提出了值得今后研究的课题。

    美国的彼得博士作了《针灸经络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证据》的报告,探讨了激痛点(Trigger

    point)及其感传痛(Referral pain pattern)与腧穴及其所属经络的关系。日本森和先生作了《关于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共同疗效机理的研究》的报告,探讨了替代医学可能的共同机理。香港浸会大学的高昕妍博士作了题为《孤束核在针刺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中的角色探讨》的报告,介绍了耳针的效应机制与迷走神经的联系。, 百拇医药(于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