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8474
资本的态度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7日 《医药经济报》 2007.11.07
资本的态度

     让许多业内人士看不懂的是:那些看起来比较普通的医药企业或医药概念备受海外资本热捧。(特约记者 伍华 摄)

    资本的力量在中国大牛市的背景下被诱惑性放大,是否会掩盖、遮蔽繁荣之下的阴影?资本先天的短视是否会使中国的医药企业家们努力转变成投资专家?

    中国医药行业正在步入景气周期!这是医药业界人士对于2007年医药大势的普遍判断。在这场医药大戏中,资本无疑占据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从联想控股以8.7亿元拿下石药集团100%的国有产权,到华润集团成为华源、三九的战略投资者;从外资开始介入医药商业流通领域,到风险投资与中国药企相结合,促成了中国民营药企的海外上市潮。似乎只不过短短一年时间,资本与医药行业的关系就从相对谨慎变得十分甜蜜。

    但是困惑和疑虑同时存在:资本的力量在中国大牛市的背景下被诱惑性放大,是否会掩盖、遮蔽繁荣之下的阴影?例如创新能力的缺乏,例如中外资药企实力上的差距,例如中国医药行业引以为傲的原料药产业正因为环保压力而不知将被赶向何方,等等。资本先天的短视是否会使中国的医药企业家们努力转变成投资专家?在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2007年1/3的营业收入来自于投资收益,使得医药企业家们的财技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景气周期里,资本高估值水平是对于成长性、潜力巨大的中国药企理所当然的回报,而一旦这一背景失去,宏观调控再来,热钱纷纷撤退,那么泥沙俱下的崩盘就不会是杞人忧天。
, http://www.100md.com
    看得懂的亲和力

    民营药企海外上市潮在2007年的突然爆发让许多业内人士有点看不懂:为什么一些看来比较普通的医药企业或者是医药概念却可以得到海外资本市场的热捧?据了解,目前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药企普遍可以获得比同市场同类药企更高的市盈率估值水平。

    民营药企何以走红海外资本市场?这还有待时间和长期效应来解答,但民营药企得以在主流资本市场成功募资上市、成为赢家已无悬疑。相关人士认为主要的收获有三:第一,获取募集的资金,扩产、并购、追加前期投入的项目;第二,利用成熟资本市场的门槛和监管,获得国际视野,对自身的管理机制和财务架构进行重新梳理和再造;第三,在主流资本市场上市可获得非常高的品牌效应,使得企业一跃进入第一集团军的行列。

    而第三点也是民营药企不选择在成本较低、市盈率较高的本土市场上市转投海外的主要原因。

    对于业内人士这些看不懂的故事,投资机构和海外证券交易所的人士却似乎看得懂,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长远经济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概念股的认可,使得中国医药股在各大证券交易所表现都超过预期;第二,主要推手是民营药企背后的资本所有者,2002~2005年是风投对于民营医药投资的高峰期,到这个时间点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也有资本退出的需要。
, 百拇医药
    企业家VS投资家

    中国药企缺乏资金,尤其是中小药企对于资金的严重饥渴,导致医药企业家们的圈钱意识几乎成为一个群体症状,而这又使得投资家非常警惕资本运作时的风险控制,这是一对矛盾。

    另一方面,医药企业家怀着美好的愿望,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投资家更关注投资回报和资本回收周期,周期越短、收益越高越好,公开上市的时候能够有效退出并获得巨大利润是最终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常常产生争执,这又是一对矛盾。

    现在两种情况都在发生变化:造系运动的破灭使得业界对于“长融短投”的资本运作方式深具戒心,市场的逐渐规范使得医药企业依靠透支金融信誉不断圈钱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然而,资本大牛市的巨额投资收益使得一些具有券商概念、期货概念等的医药企业获得市场追捧,这对于医药行业的负面效应同时存在,一些医药企业家似乎正在从实业家向投资家转变。所幸的是,资本本身具有的调节和辨识能力会使得这些企业家认识到投资性收益不可能成为药企安身立命的根本。

    资本力需要把握好方向:圈钱不是融资的根本目的,短视将迷失方向,关键是要实现资本增值,并有效控制资本运作风险。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更强大的资本力。, http://www.100md.com(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