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8387
三大因素拉动医械需求提升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9日 《医药经济报》 2007.11.09
三大因素拉动医械需求提升

     未来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将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来自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在700亿元左右,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200亿元(刘正午 摄)

    市场前景广阔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医疗设备更是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递增。未来3年,我国医疗器械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拉动市场的因素在于——

    一是市场空间巨大。目前,世界药品和医疗器械消费比例平均为10∶7,发达国家达到1∶1,我国仅为10∶3。 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年增长率在5%~8%,中国则达到13%~15%(同期经济增长约为9%)。

    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在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http://www.100md.com
    二是升级换代需求。当前,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在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很多属于“父辈”甚至“祖辈”的产品,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很显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原有落后的医疗装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的需求。

    另外,国家政策变化带来了医疗器械需求的增长。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医保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并且对药品大处方进行控制,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因此,不少医院在提高医疗服务、仪器诊断方面做文章,对软件和硬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改造,由此也拉动了医疗器械消费的增长。

    三是医疗消费增大。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人们收入增加,对医疗保健消费比以往更加重视,而医院则是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在拉动药品、保健品市场的同时,也带动了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也给医疗器械市场带来了利好因素。根据“十一五”规划,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未来3年,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将有长足发展。到2010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00多亿元,其中中央筹集约70%,其余部分由地方配套。200多亿元的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支持重点。基层医院的装备标准和相关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对于国内主要以中低端产品生产为主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 百拇医药
    中不敌洋

    然而,未来3年不能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市场空间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去填补的。君不见,如今的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端产品市场,基本上是“洋货”独步天下。

    尽管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有了长足进步,从解放初期的基本空白发展到现在年生产47大类、3000多个品种、1.1万多种规格的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全国三级以下医院对设备的需求。但是,把我国的医疗器械放到世界水平线上去衡量,差距甚远。

    据统计,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跨国公司瓜分,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浦手里。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CT是美国GE公司占优,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把持,血管造影设备则大多使用的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产品。

    在我国,省市一级的三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其它医疗器械是“洋货统治的天下”;即使是县区级的二级医院,也有三分之二的医疗器械采用进口货;只是在乡镇、街道一级的医院才多用国产货。
, http://www.100md.com
    莫以为医疗器械高端产品“洋货”独步天下,中低端产品就是本土企业的领地。更为严峻的是,在中端市场,跨国医疗器械巨头早已向本土企业发出进攻信号,不断蚕食市场。

    在低端市场,虽说长期以来本土企业有着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以及国外企业过去一直未注视这个领域,因此国外企业对本土企业的威胁不大,但是,随着我国医改步伐的加快,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机构的扩容,低端医疗器械的用量势必加大。有鉴于此,跨国医疗器械巨头看到了其潜在的发展空间,正准备或者已经把目光瞄准低端医疗器械市场。如早在2004年6月,荷兰飞利浦公司就与我国东软集团合资成立了一家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机构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系统有限公司。由合资公司生产出的医疗器械,今后主要销往中国的西部地区或农村市场,而这也将成为飞利浦医疗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很显然,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狼”也来了。

    本土企业的研发难题
, 百拇医药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医院爱用进口医疗器械,除了有些医疗机构过于存在“崇洋”心理,认为洋货强于国货,更主要的是国产医疗器械自身的原因,在高精尖医疗器械领域,大部分国货确实不能与洋货“较劲”。即使是在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方面,由于材料质量、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因此,从医疗风险承担的角度看,医疗机构宁愿使用价格较贵的进口货,而不愿使用价格较低的国产货。

    某医院的一位器械采购科科长对记者说:“我们医院的大部分器械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就是连手术中需要的钢板、螺丝钉也是,不是我们喜欢大手大脚花钱,主要是进口产品质量有保障,敢打包票,承诺承担质量风险。”这或许是医疗机构青睐洋货的原因之一。

    不难看出,洋货对国货的冲击与威胁制约着民族医疗器械的发展。虽说我国医疗器械最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增长速度高于国际平均增长速度,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质量、数量、水平差距都还较大,医疗器械工业销售额在世界医疗器械销售额中占的比例很小,仅为2%。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
, http://www.100md.com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目前的状况是:企业多、品种多、价格低、调头快,这是优势。但其中有80%是中小型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劣势显而易见。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本土企业无优势可言,因此,本土企业不能仅满足于低端产品领域的生产,要注重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工作。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说在高端产品领域,本土企业先天不足,高级技术人才匮乏,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资金和产学研之间欠缺协作。在国外,医疗器械新品开发投入的资金一般要占到销售额的10%左右,而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新品开发资金只占销售额的1%左右,而且,由于很多企业的销售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生产不景气,往往连这个比例都难以保证。有些国产医疗器械虽有好的第一代产品,但苦于缺乏继续创新必需的资金,导致后劲不足,竞争力越来越弱,最终失去市场。

    在产学研方面,相互之间衔接矛盾重重。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上游搞研发的科研单位、高校,其成果往往不被下游生产企业认可或者接受,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而企业也有自身的苦衷,认为科研单位、高校的成果要么要价过高,要么缺少市场,所以,企业科研开发宁可来个“小而全”。
, http://www.100md.com
    不否认企业能够出科研成果,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科研力量薄弱,造成科研工作只开花不结果的事情时有可见。在过去,有的科研单位或者医药、医疗器械类高校,隶属于医药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协调由医药管理部门牵头。随着政企分开,医药管理局撤销,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监管职能,不再履行医药行业发展的职能。原来隶属于医药管理局的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也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主管单位,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更加突出,亟待有关部门加强产学研方面的宏观调控力度。

    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尤其是低端医疗器械领域,本土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在跨国公司尚未占领国内市场之前,必须抢先出手。从未来3年的情况分析,本土企业立足的重心仍在低端市场。因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低端医疗器械占75%左右,远高于全球45%的平均水平,加上政府对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扶持,在农村,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件”当家的状态将逐步改变,大量常规医疗器械将走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然而,本土企业不能认为低端产品就是“我们的天下”。由于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长期工程,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速度很快,不久他们也会加入到该领域竞争。国内企业除了继续满足城市医院需求外,还应重点开发社区医疗器械保健产品和农村卫生院、卫生所等所需的常规手术器械及小型医疗设备,重要的是致力于生产符合世界标准的低端产品。

    总之,本土企业是时候奋起直追了,否则,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有被国际巨头鲸吞的危险。, 百拇医药(特约记者 邬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