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24502
精神障碍诊疗需避八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9日 《家庭医生报》 2007年11月19日(总第1136期)
     误区一:只要病人有幻觉、妄想就是精神分裂症 某些器质性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颅内感染、癫痫、帕金森氏病、糖尿病性低血糖、药物滥用、情感障碍等都可以继发或伴有各类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误区二:认为精神病人是“鬼神附体的表现” 精神病人在发作时表现手舞足蹈、胡言乱语、疑神疑鬼,似乎像是“鬼神”在作祟。尤其是癔症病人,常表现出特殊形式的意识障碍,自称是“鬼神”附体,这样更容易使人对鬼神信以为真。其实,精神病人的言语、情感和行为异常是大脑功能紊乱的表现,并非是鬼神作怪,且一定要相信科学,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误区三:认为精神病人都神志不清 大多数精神病人意识会有清醒的时候,不存在意识障碍,甚至有的还会有条不紊地工作,一点都不糊涂。

    误区四:只要病人心里的“结”打开,病就好了 事实上,精神疾病也是一种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有生物学的改变,单纯说教、开导,避重就轻,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

    误区五:只要病人休息好了,病就好了 很多精神疾病早期表现是失眠,其根本原因是大脑神经功能紊乱,生物钟调节功能失常,或有大量精神病性症状引发焦虑、恐惧等情绪所致。单纯给予镇静催眠药物,恰如尧舜治水,“只堵不通”。

    误区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变傻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如表情呆滞、两眼发直、反应迟钝等类似“呆傻”的症状,这是一种可逆的类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一旦减药或停药,或合用抗胆碱药时,上述症状便会逐渐消失。此外,临床上有些病人表现的呆傻,并非由于药物所致,而是疾病本身的发展结局或未经及时治疗反复发作、长期脱离社会导致的精神衰退表现。所以,抗精神病药物本身不会使病人变得呆傻,积极对原有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训练,才会防止呆傻。

    误区七:抗精神病药物会依赖和成瘾 许多患者或家属“谈精神药物色变”,认为这些药物一旦吃上就难以停掉。首先需强调的是,精神疾病还是药物治疗为主。虽然有一些患者停药后病情反复或波动,但这并非药物依赖或成瘾所致,而是自身疾病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还需要药物的持续治疗。

    误区八:只要病人没有精神症状,就可以停药 许多患者或家属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认为只要患者听话了或者症状消失了,病就好了,就可以减药或停药了。其实这是错误的,系统精神疾病的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的三期治疗。因此,患者或家属不可自作主张,更改治疗方案。(通讯员 李凝), http://www.100md.com(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 王学义)